話說當年關羽,剛鎮守荊州之時,何等意氣風發,而關羽本身也是雄心壯志,極有信心守住荊州,且事實證明確實如此,沒多久就把曹操打怕了,還有了遷都的心思,但有司馬懿、蔣濟等大臣勸阻,并為此出謀劃策,導致關羽的敗亡。
其實,曹魏與孫權、劉備三方,爭來爭去目的主要便是荊州,因為荊州與三方勢力的地盤都有接壤,且地形環境較為零散,因此誰能拿到荊州,誰就有主動權,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
在進攻別的勢力時,荊州可以作為補給基地,節省許多時間和路程,撤退的時候,也有地盤修生養息,且依托荊州城打防守戰。
但荊州并非全都屬于劉備,最開始劉備在荊州只有少部分地盤,且還是周瑜分封給他的,后來在孫權手中借了南郡,才借此快速占領荊州大半地區,后來劉備拿下益州后,孫權請求歸還地盤,劉備又推脫說,等取得涼州后再歸還,孫權因此懷恨在心,這就成了導火線。
而曹操在荊州有南陽一郡之地,且江夏郡也有少部分地盤,而東吳孫權僅剩半個江夏郡,因此當初關羽鎮守荊州的時候,是先對付曹操。關羽也確實勇猛,曹操在江夏的勢力幾乎被剿滅,后來在漢中之戰,關羽額頭中箭的情況下,依然鼓勵士兵,最后反守為攻。
再之后,自然是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同樣引起別人的嫉恨,導致東吳出手投降。其實最開始孫權并不想來硬的,而是派遣魯肅這老好人,去勸說劉備歸還地盤,不成之后,又想與關羽聯姻,但關羽看不上孫權的兒子,且說話難聽,讓孫權丟了面子。
曹操反而在這個時候,將江南封給孫權作為條件,讓他從背后出兵攻擊關羽,也正因為有孫權的默許,呂蒙才敢率軍攻打關羽,并占領了關羽的大本營。在關羽得知后方有變,且將士們的親眷,都在東吳的手里之時,就想撤退回防。
但很快消息就傳遍軍中,導致軍心大亂,關羽只能帶著部分騎兵逃跑,但被呂蒙窮追不舍,而關羽且戰且退,但依舊被馬忠在麥城外埋伏,關羽戰到力盡被擒,但據說最后被呂蒙所殺。那么問題來了,呂蒙為何如此決意,要殺害關羽呢?
前文說到孫權與劉備,因為地盤問題產生了矛盾,且在史料中兩人因此,還率軍陣前對持過,早已埋下仇恨的種子。關羽本身對劉備很重要,而且是鎮守荊州的主將,而呂蒙殺了關羽,不但能打擊劉備,還能向孫權賣個好。
且關羽不但是荊州主將,就能力才干來說,對東吳威脅太大,除掉關羽能一勞永逸,有為國家考慮的公心。而關羽確實讓孫權丟過面子,所以呂蒙也有討好孫權的嫌疑,也有自己的私心。
但筆者認為,呂蒙的私心不止于此,據說當時東吳朝廷分為兩派,一派想聯合曹操消滅劉備,一派想聯合劉備消滅曹操,而呂蒙很可能,就是想聯合曹操,所以要割裂東吳與劉備的聯盟。
而殺死關羽,劉備定然忍不了,這也是呂蒙的企圖,也無所謂怕不怕劉備報仇,因此不顧一切殺死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