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振不受宋江重用,是有特殊原因的:魯迅一語道出緣由
梁山好漢雖然稱自己是好漢,但實質上真正的好漢并沒有多少,對《水滸傳》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這是個事實。他們都是一群強盜性質的人,所做之事都離不開燒殺搶掠四個字,之所以有好漢這個稱呼,是因為在江湖上名聲大了,按規矩稱呼一聲好漢而已。所以他們表面上看似兄友弟恭,和和睦睦,大家都是自己人,但實質上內部也是講派系、講關系的。與宋江、吳用等人關系好的,自然更受重用,反之亦然。宋江是個未雨綢繆的人,雖然做了一寨之主,但地位并非一成不變的,于是暗中整出一個天罡地煞的排名來收買人心,因為梁山是以排名分座次的。但這個舉動本身就目的不純,在排名上自然也是有失偏頗,所以有這么一種情況,有些人排名高,本事卻稀松平常,有些人排名低卻本領高強。比如孫立原是登州兵馬提轄,精熟弓馬,武藝過人,在江湖上早有名號,曾經為救解珍、解寶兩兄弟丟了官職,無路可走之下,只能帶著解珍和解寶上梁山。但上了梁山后,解珍和解寶入了天罡排名,反而是孫立屈居地煞。要知道孫立曾與呼延灼戰成平手,在武力上勝過解珍和解寶,在關系上這兩兄弟得稱孫立一生大哥。除了孫之外,其實還有不少人都是如此,比如凌振。雖然凌振的武功不算強,但在梁山中屬于特殊人才,并且按功勞算可名列前茅,卻只混了個地煞排名。凌振在梁山中一直都不起眼,只有用到他的時候才會出場,但實質上是個很難對付的人物。當初呼延灼的軍馬過不了河,便把凌振請來幫忙,而凌振只開了三炮,就將梁山眾多好漢震懾,并且不敢下山應戰。如果不是吳用使了誘敵之計,將凌振騙到水中并將其活捉,梁山未必贏得了呼延灼。凌振被綁上梁山之后,在宋江的“忽悠”之下,最終加入了梁山。而凌振非常善于制造火炮和火藥,其中“火炮”種類繁多,有子母炮、金輪炮、風火炮、車箱炮、轟天炮等等,因此凌振在面對各種場面都能應付。所以凌振加入梁山,將炮轟的對象變成呼延灼后,導致呼延灼兵敗逃亡青州。然而凌振立了大功后,并沒有得到重用,也不知是看不上“火炮”的威力,還是看不上凌振這人。例如攻打大名府的時候,因為城池堅固,留守梁中書又是蔡京的女婿,城內兵馬糧草充足,因此宋江多次出兵失利。但就算如此,宋江卻不讓凌振開炮,反而讓凌振放“號炮”助威。雖然書中也有解析,宋江只想救石秀和盧俊義,并不想傷及無辜,如果凌振向城中開炮,肯定會傷及百姓。但戰爭哪會沒有傷亡,而事實也是如此。宋江“硬來”沒拿下大名府后,于是派人潛入城中放火,想趁亂救出了盧俊義和石秀。這計劃的確成功達到目的,不過因為引發了火災,所以依舊傷及了五千余百姓,可見用不用凌振,都會傷及無辜。但宋江就是不肯重用凌振,導致梁山每逢戰事凌振都淪為陪襯。直到后來征討方臘時,梁山眾多好漢不敵靈應天師包道乙,因為此人“妖術”非常厲害,致使王英、扈三娘、項充、李袞、武松等人非死即傷,在這樣的危急關頭,是凌振站了出來,并一炮轟殺了包道乙,為此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凌振在梁山中排行第五十二位,上應地軸星,綽號“轟天雷”。原著對其描述為:“火炮落時城郭碎,煙云散處鬼神愁。轟天雷起馳風炮,凌振名聞四百州。”這樣的藐視,可見施耐庵對這個人物的喜愛,所以這樣安排凌振的劇情是有原因的,施耐庵以宋江的視角反應出,當時的一種觀念——殺滅敵人還得靠武藝。并以此諷刺,那個時代對“奇淫巧技”不重視,正如魯迅所說的:“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一樣。”——這種行為,讓人感到非常惋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