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啊初中生的年齡大概都是在12到15歲左右!在這個時期在心身方面都發生了非常劇烈的變化,這個事情無論男女都處在生長的第二高峰期啊,他的身體機能接近于成人,同時他的神經系統的發育也慢慢成熟起來,所以他們的心理也迅速的發展起來出現劇烈的變化!
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增強,也就是個體性的一個增強,你就是有了自我意識逐漸有評價別人長相評價自己,他非常注重自己的內心體驗,渴望得到承認和尊重!很重視自己在團體中的地位,伴隨自我意識的發展,他的獨立意識也在不斷的加強,他不再像小學生那樣去依賴家長和教師,而是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所以顯得格外的逆反和叛逆!
第二個方面就是他認知能力的發展啊,這個時期的孩子,他的感知達到很高的程度,他們的視覺聽覺受覺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靈敏性他可能會超過成人,他觀察事物的持久性專注力記憶力得到顯著的提高,他的理解性也比較增強了,思維的發展是認知能力提高的主要標志,初中階段基本可以完成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抽象思維逐漸占主導地位,基于這種抽象思維孩子他可能會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這些想法就導致會過度的依賴思維,依賴思維的同時,他就會對現實持一些批判性的態度,那么當家長去干涉他的個體性的時候,他就容易出現這種逆反心理!
第三個方面就是情感的不穩定性,因為少年期它是一個伴隨著成長的一個時期,他們會時刻處在一種矛盾的心理,獨立跟依賴,自覺跟幼稚,因此情緒情感的表達是非常的強烈快速狹隘和膚淺,他們也會因為知識經驗的不足缺乏判斷力不能正確的區別什么是真正的友誼什么是虛情假意,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顯得不夠冷靜,所以在表達他自己的觀點和主見的時候就會顯得非常的具有攻擊性對抗性!
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的重要的,家長要及時加以引導,因為這個時候他會逐漸挑戰家長給他潛行默化的一些影響或者教條性的限制性思維!
在意識療法里面提到,這些限制信念及思維模式,是這些孩子的一個認知的結果,這些認知的結果會慢慢形成孩子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比如說一個從小在物質生活不會滿足的家庭里面長大的孩子他會形成一種自卑的感覺,家長會經常給他灌輸一些節儉的信念,那么他會遵循這個信念,等他長大以后他勢必會變得非常的小氣吝嗇,可能會唯利是圖拜金主義,這是他的一個人格特質!
同樣的在《了凡心療愈》意識療法里面提到當一個從小的愛不被滿足的孩子,就會形成一種不被愛不被認可的這種印象,而他實際他是非常渴望被愛,在長大成人之后他就會非常的被動,他可能會不相信愛情,那么他就不可能獲得幸福!
所以我經常說那些叛逆的孩子往往他長大成人后他的心里可能比那些乖巧的孩子會更健康的多,這是因為他開始逐漸在挑戰父母的限制性信念,一些教條性的東西,形成他自己的一個思維模式,其實他的人格人格是一個人跟這個世界打交道的一個最基本的工具,也就是他的一個人格的發展期!
意識療法里面提到:人格的健康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如果孩子啊,他遵循父母的限制性信念卻對這個世界打交道,他就形成他在這個對世界的看法,價值的取向,以及生活的態度也就是三觀,如果跟這個世界相處的不和諧他會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就是抑郁癥抑郁癥焦慮癥為特征的神經癥,他們就會將所有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覺得是罪有應得,自責內疚怨恨并以過去某件事情在頭腦里面編輯作為受害者的故事!
另外一種比較極端的情況就是不能跟這個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也不能夠有同理心為特征的人格失調或者人格障礙,比如表演型人格障礙討好型人格障礙依賴性人格障礙邊緣性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所以在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幾個相處的事項,第一就是不要做情緒上的對抗,第二就是跟孩子相處的時候不要干涉他的個體性,尊重他把選擇權交給他,第三就不要給孩子貼標簽因為孩子一旦被貼上不可愛不聽話的標簽,他可能將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撕這個標簽,同時他要證明些東西給父母看給別人看,所以他就不能夠活出自我!
每一個人必須獨自經過他人生的幽谷,才能一探從來沒有人到達過的幽境,那么他今后要走的路可能會更遠,他能達成的成就,可能超出父母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