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建中湯
本方雖僅為桂枝湯加藥一味而成是,而其主治功能卻大為不同了。全方由桂枝湯倍芍藥加飴糖而成。此方君藥已為飴糖,臣藥為芍藥。其立方宗旨則為甘溫補中益損,酸甘益陰緩急。其功能也隨之變為溫養中臟,補虛和里之純內損用方。而中陽虛損所致見癥很多,所以仲景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用了五個條文加以列述。用以治療悸、衄、痛、煩、黃、遺精等見癥。雖然如此,由于上列諸癥病因多端,真正符合本方所主證型的并不多。而唯獨里虛失榮,拘急腹痛最為本方溫中緩急功用所宜。所以,無論古今,本方在臨床多用治脘腹疼痛。
這種疼痛具有以下特點:
1.其痛綿綿,喜溫喜按,時發時止。
2.或見陣發性拘急劇痛,輕按不適,而重按反不拒,但絕無反跳痛。
3.病程常較長,多伴見面白少華、小便清長、心悸神疲等癥。
4.脈弦、遲,舌質淡、苔薄白而潤。
◎病案舉例
吳某,女,34歲。腹痛綿綿,喜溫手按壓,痛時感腹中冷氣串動,痛劇時每有欲嘔感。脈弦,苔薄白。證為中陽不足,失于溫養,寒凝拘急,肝木乘脾。本例病機正合專于溫中緩急之小建中湯的臨床主治。立即處以桂枝12g,白芍40g,炙甘草12g,生姜12g,大棗20g,飴糖100g(烊),胡蘆巴20g,小茴香10g。先煎諸藥三次,每次煎成一小碗,混勻,兌入烊化之飴糖,分三次一日服。服完3劑疼痛基本緩解,再服3劑疼痛完全得止,且后未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