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雞鳴散
雞鳴散是王肯堂為腳氣病所出的一張方子。腳氣由風毒或寒濕留滯于足部而成。表現(xiàn)為雙下肢自膝以下感覺麻木、冷痛、酸軟、無力、浮腫,或拘急腫脹,疼痛而令功能受限。嚴重者可因腳氣入腹攻心而致泛惡嘔吐,胸悶氣喘,甚至出現(xiàn)神志癥狀。通過本方宣暢三焦,溫通泄?jié)幔瑢τ谀_氣之初起者,不僅有消除癥狀的作用,且可遏制病情發(fā)展,防止病邪入腹攻心。
通過臨床長期應用,本方對西醫(yī)所謂之“特發(fā)性水腫”,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且愈后較少復發(fā)。對部分“陰水”患者,與腎氣丸、真武湯等方協(xié)同使用,療效也是不錯的。關鍵在掌握:
1.腫在雙膝以下。
2.無熱象。
雞鳴散方
檳榔七枚,陳皮、木瓜各一兩,吳茱萸二錢,桔梗、生姜(和皮)各五錢,紫蘇莖葉三錢。
共研粗末,以水三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半,藥渣再用水兩大碗,煎至一碗,二汁相合,至次日五更雞鳴時作兩三次冷服(冬日可略溫服),早飯須得藥力過后再吃。服下藥后待天明時,當下黑糞水,這是腎家所感寒濕毒氣排泄體外的表現(xiàn)。
本方以桔梗開上,檳榔泄下,吳茱萸、生姜溫中,用蘇葉之清靈和陳皮之芳香助疏利宣散,用木瓜舒筋通絡,且引藥下行而達病所。全方宣上、溫中、泄下,功能兼具宣散降濁而不傷正氣,逐邪開泄而不峻烈,所以王肯堂說男女皆宜。
該方以“雞鳴”為名,強調(diào)應在空腹時服用,以利藥力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病案舉例
宋某,女,48歲。雙下肢不明原因浮腫十余年。時輕時重,輕時僅內(nèi)踝部按之有凹影,重時雙膝以下明顯腫大。微微冷痛,沉重酸軟,倦怠乏力,腹脹溲少。曾作肝腎功、激素水平、尿檢等相關檢查,無明顯異常,診為特發(fā)性水腫。而服藥則消,停藥不久復發(fā)如故。只好在浮腫嚴重時去醫(yī)院以求緩解,平時則聽之任之。近期來發(fā)作有加頻加重之勢,遂專程來診。患者癥如上述。面白少華,脈遲,舌苔薄白稍滑。診為寒濕腳氣。
處以雞鳴散合防己黃芪湯加味:
蘇葉15g,吳茱萸10g,桔梗10g,木瓜10g,生姜12g,陳皮12g,檳榔15g,防己10g,白術20g,黃芪30g,苡仁30g。
水煎,日1劑。
服藥3劑,腫漸消,精神轉(zhuǎn)好。服完8劑,腫全消。后每稍見浮腫,則服上方兩三劑,腫可即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