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獨活寄生湯
獨活寄生湯方
獨活三兩,桑寄生、秦艽、防風、細辛、當歸、芍藥、川芎、干地黃、杜仲、牛膝、人參、茯苓、甘草、桂心各二兩。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本方以獨活、細辛入足少陰腎經蠲痹祛風,配以秦艽、防風疏通經絡而祛風邪。桑寄生、杜仲、牛膝益肝腎而強筋骨。熟地、白芍、川芎、當歸養血活血,人參、茯苓、甘草益氣助陽,桂心補陽溫經、祛寒止痛。共同發揮補益正氣,祛風止痛的作用。
該方為孫思邈所創,載于《千金方》。是一首典型的扶正祛邪之方。該方以獨活和桑寄生命名即寓有深意。二藥均甘平無毒,而獨活功長散八風之邪,利百節之痛;桑寄生補肝腎,益血脈,除風濕,強筋骨。二藥一祛邪而令痛止,一補益以逐病邪。其藥性均不猛烈,不僅可治痹久傷及肝腎,或氣血虧虛復感風寒濕邪而成痹證者,且久服無虞。余下13味藥,實際都可以看做是分別協助二藥發揮作用的。即人參、茯苓、甘草、地黃、當歸、川芎、芍藥、桂心,已成十全大補湯之勢,只是因病涉肝腎,傷在筋骨,以桑寄生代替補氣之黃芪;以長于補肝腎、強筋骨之杜仲代替補脾利水之白術,因而十全大補湯氣血雙補、助陽固衛的總體功能實寓其中,發揮協助和增強桑寄生的作用。另一組藥秦艽、防風、細辛、杜仲、牛膝搜風蠲痹,強筋壯骨,則協助和增強獨活的作用。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獨活和桑寄生在方中是起關鍵作用的。因而臨床運用此方時,獨活、桑寄生用量一定要大,一般獨活可用20~30g,桑寄生可用30~50g。
該方主藥獨活入腎而行下焦,故極長于治療痹而腰痛者。腰為腎之府,脊為督脈所循,而督為腎之外垣,因此,加入補腎而強督陽之鹿角,能極大地提尚療效。
臨床用于:
1.腰膝疼痛,屈伸不利。
2.痹證日久,肝腎不足,氣血虛弱。
3.腿腳麻木不仁,畏冷喜溫,重著無力。
4.脈細弱或沉遲,舌淡苔白。
◎病案舉例
王某,女,42歲。雙下肢麻木、重脹、疼痛斷續兩年多。初因突遇風寒,身痛惡寒,經治汗出而解,但自此腰以下總感不適,因無明顯癥狀,未予治療。一年前漸感雙下肢酸脹麻木,疼痛喜溫,夜尿加頻,頭昏倦怠,醫令購服八味地黃丸,堅持服用兩月,尿頻、倦怠好轉,而雙下肢冷痛麻木漸增,腰膝酸軟,口淡納差,脈緩,苔白。診為著痹,處以獨活寄生湯加味:
獨活20g,桑寄生30g,白芍30g,杜仲12g,川牛膝15g,川芎12g,秦艽10g,當歸12g,防風12g,紅參10g,熟地30g,鹿角15g,北辛10g,炙甘草10g,木瓜12g,肉桂10g。
服完7劑,痹痛麻木減,上方小作增損,堅持服藥30余劑,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