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
近代名醫秦伯未先生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蓋煎熬藥汁成脂液,而所以營養五臟六腑之枯燥虛弱者也”。膏方的功用可涵蓋補益氣、血、陰、陽等方面,適用于慢性病人、亞健康人群、老年人等。
慢性肝病更需要注意膏方調理,這是因為...
(1)肝臟是人體重要的“化工廠”,糖、脂肪、蛋白質、激素等眾多物質的代謝與合成均在肝臟進行。中醫也認為,肝主筋,為罷(疲)極之本,即肝臟損失會導致筋軟人疲。
大多數慢性肝病患者具有乏力疲憊、精神不濟等“虛”癥的表現,因而需要“虛則補之”。而膏方又稱膏滋,即說明這類藥物大都具有補益的作用,用于具有虛癥表現的慢性肝病非常適合。
(2)慢性肝病具有從“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發展的特點,在這一過程中,“虛損”是重要病變特征。
肝病早期以濕熱邪實為特點,隨病情發展,邪氣不斷耗傷正氣,以致虛損生積,“積”即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積極調肝補虛,有助于防治慢性肝病向肝硬化等的發展。
(3)中醫認為“肝體陰而用陽”,就是說雖然肝臟的作用表現為人體的運動、消化等,但是內在實體基礎為藏在體內的陰血精液,而陰血陰津容易耗傷。
因此,即使尚沒有明顯疲乏等功能減退的外在表現,也要積極保養肝臟的陰津,所謂滋肝體以保肝用。
慢性肝病患者請注意...
雖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與部分脂肪肝患者,尤其反復發作、體弱神疲的病友非常適合冬令服用膏方,但要注意:
(1)不是所有肝病患者都適合膏方。藥物均需肝臟代謝,如處于明顯的肝病活動期,肝功能不正常,就匆忙服用膏方必定加重肝臟負擔。
而滋補藥物易生濕熱,如患者有明顯的黃疸、腹脹惡心,舌質紅暗、舌苔厚膩等,體內濕熱太甚,也不宜馬上服用膏方,以防助濕生熱,適得其反。
(2)不可膏方全用補藥。膏方處方與湯藥處方道理一樣,也需要辯證施治,因人而異。并不是用人參越多、藥品越貴則作用越好,藥物過于滋膩,會妨礙機體的消化吸收,或產生其他副作用,需要配合清化、理氣等藥物。
另外,肝病病機往往涉及多個方面,處方用藥需要注意辨病與辯證、調氣與理血、補腎與養肝、健脾與疏肝等多種關系,以使機體精氣充沛、肝臟氣血平和。
(3)不能僅用膏方,忽視其他。在服用前尚需服用“開路方”,以調理好胃腸功能。
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繼續治療基礎疾病,不能因為用膏方而停止原患疾病的長期常規用藥,如降血壓、抗病毒等的治療。也不能忽視冬令鍛煉。
西苑肝病科
我院毗鄰于頤和園附近,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以擅長治療肝病而聞名,我科名醫輩出,岳美中、尚爾壽、關茂會等著名中醫給肝病科奠定了深厚的學術,多年的發展也使肝病科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在肝病學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病源多,門診量大,逐漸形成了北京市具有中西醫結合診治肝病獨具特色的專業科室。
為了更好的為病人服務,近年來我科積極開展膏方的肝病治療,在脂肪肝的治療上,抓住病人多有乏力、體胖的癥狀,突出脾虛濕盛、兼有痰阻血瘀的病機特點,運用健脾益氣藥為主的“消脂清肝湯”治療,在控制轉氨酶、血脂及影像學改善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對慢性乙型肝炎重用清熱解毒之品,并貫穿益氣健脾的治療原則,特別是對較低病毒復制的患者長期治療能獲得一定療效;
對肝纖維化的逆轉,是中醫治療的優勢所在,我們根據患者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首次提出“活血化瘀三步法”,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
在肝硬化失代償合并腹水,西藥利尿劑療效不好的情況下,結合病人病情,采用益氣健脾利水的法則,自擬“黃芪五苓散”加減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腹脹、尿少的狀況,顯著增加療效;
對于肝癌高危病人,AFP不斷升高者,近年來不斷總結研究,發現健脾解毒法可改善病人病情,同時有部分患者可以控制和降低AFP水平,正進一步深入研究和總結。
由于膏方具有補益和強健的功能,又可以長期服用,口感好,療效顯著,受到廣大病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