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香薷飲(《溫病條辨》)
【組成】香薷6g金銀花9g連翹6g扁豆花9g厚樸6g
【用法】水煎,分3次,先服1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盡不汗,再作服。
【主治】上焦暑熱為寒所遏,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疼,胸悶心煩,面赤口渴,小便赤澀,苔薄而膩,右手脈大。
【證析】暑天氣候炎熱,常因乘涼飲冷,貪圖一時涼快,釀成暑為寒遏之證。此因肺部先受暑熱,復因貪涼感寒于外,熱為寒遏,水液失調,即呈上述矛盾證象。寒邪犯表,衛陽被郁,腠理不開,故惡寒無汗;濕滯肌腠,故頭痛身疼;暑熱內郁,無從泄越,故發熱而煩,面赤口渴;暑濕內郁于胸,故胸中煩悶;熱郁上焦,源不清則流不潔,故小便赤澀;濕滯腠理,故苔薄而膩;上焦暑熱為寒所遏,雖形似傷寒而實非傷寒,故右手脈大。
【病機】上焦暑熱,為寒所遏。
【治法】溫涼共用,清宣暑熱法。
【方義】溫病最忌辛溫,恐其化燥助熱,然暑邪夾濕而兼寒閉于表,不唯不忌,正欲借助辛溫藥物散寒化濕,開閉疏郁,成為辛溫復以辛涼的法則。暑為寒閉而其病初起,當辛以散之,涼以清之。香薷辛溫芳香,能外散肺衛閉郁之寒,內化水液停滯之濕,解表和里,故為主藥。
肺受暑熱,法當涼散,香得辛涼宣散的金銀花、連翹、扁豆花相助,可宣發上焦郁熱,滌除所受暑邪。暑多夾濕而需苦溫芳化,香薷得苦溫的厚樸相助,長于理氣化濕。香薷、厚樸之溫,正合濕為陰邪,非溫不化之旨;金銀花、連翹之涼,正合暑為陽邪,非涼不清之旨。諸藥共用,遂呈寒溫同用之方,用治暑為寒遏,若合符節。
【應用】
1.使用此方的辨證要點有三:①發于夏令,有貪涼飲冷誘因;②暑為表寒所遏,既有發熱煩悶,面赤口渴等暑熱證象,又有惡寒無汗等寒邪外東證象;③表里俱濕,身重苔膩
2.暑熱重者,加青蒿、滑石,更盛者可加大黃;濕偏重者,加藿香、蘆根。
【歌括】
新加香薷用銀翹,厚樸扁豆五藥僚,
上焦暑熱為寒遇,溫涼并用暑濕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