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原因眾多,涵蓋婦科疾病的方方面面。章勤,杭州市中醫院中醫婦科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名中醫,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 老 師 ,從 事 中 醫 婦 科 臨 床 、教 學 、科 研30 余年,擅長診治婦科疑難疾病如不孕不育、盆腔炎性疾病、反復自然流產等。她以改善患者生殖機能,促進懷孕活產為最終目的,根據患者不同西醫診斷、不同體質、不同證型辨證治療不孕,療效很好。
填精補腎,貫穿始終
腎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充盛的腎精是實現排卵的物質基礎,故《婦人規》有“經候不調,病皆在腎經”之說。不論何種原因引起的無排卵,必須以補腎為大法。章勤補腎常以仙靈脾、菟絲子、覆盆子、肉蓯蓉、巴戟天等溫腎陽而鼓舞之;熟地黃、枸杞子、制首烏、黃精、玉竹、天冬等滋腎陰而充養之;適時運用鹿角、龜板、阿膠、紫河車等血肉有情之品填補精髓。“女子以肝為先天”“調經肝為先,疏肝經自調”。肝氣順和、肝血條達則血脈疏暢,故組方時常用四物湯、香附、郁金等養血柔肝疏肝藥為基礎。
針對不同病因,隨癥進退。如多囊卵巢綜合征,此類患者大多形體豐盛,兼夾痰濕,故治療應偏于溫腎化痰,常用紫石英、石菖蒲、姜半夏、膽南星、天竺子、焦山楂、雞內金、白芥子、皂角刺等。
對卵泡排出障礙、未破裂卵泡黃素化綜合征(LUFS)者,此類患者常因長期不孕而處于精神緊張和應激狀態中,或因卵巢局部炎癥粘連等導致卵泡不破裂,宜在補腎基礎上理氣活血,常用丹參、荊芥、五靈脂、紅花等以利排卵。
對卵巢功能衰退者,應以養血填精為大法,臨床以河車大造丸合四物湯化裁,適時加用西藥激素替代,縮短療程,提高療效。基本方藥:紫河車、當歸、川芎、熟地、炒白芍、香附、仙靈脾、牛膝、龜板、天冬、葛根,并隨癥加減。藥物選擇上注意精氣互化、動靜結合。
溫通疏補,寓攻于補
盆腔炎性不孕、輸卵管性不孕,中醫素有“久病多瘀”“久病多虛”“久病入腎”之說,章勤總結整理江南“何氏婦科”第三代傳人、中醫婦科臨床大家何少山的經驗,強調采用溫通疏補治療。治療時強調分辨主次、輕重,既要注重溫寒化濕、活血化瘀,加速盆腔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吸收,軟化增生的纖維結締組織,常用紅藤、敗醬草、蛇舌草、馬齒莧、失笑散、荔枝核、絲瓜絡、皂角刺、路路通等,又要鼓舞正氣,提高免疫功能,從而預防反復感染,常用黃芪建中湯化裁。臨床上常采用內外兼治,即中藥口服加保留灌腸,使藥物直達病所,以提高療效。章勤用藥比例以扶正、溫通、促進卵泡發育、維持黃體功能之品為主,稍酌通絡化瘀之品。經孕之本在腎,縱使檢查不孕原因在于輸卵管,也不能只著眼于局部一味疏通,而應寓攻于補,扶正祛邪。
癥瘕無子總由氣血瘀結而成,多因正氣虛弱、氣血失調、氣機郁阻、血運遲滯、津行不暢、聚而為痰,氣、血、痰、瘀相互搏結,經脈閉阻,發為不孕。治療宜扶正化瘀,以緩圖之,乃“養正而積自除”之意,亦如經云“大積大聚,衰其大半而止”,唯恐過于攻伐傷其氣血。臨床常用藥物有黃芪、血竭、乳香、沒藥、白術、桂枝、當歸、赤白芍、三棱、莪術等,以益氣消癥,散瘀定痛,在控制癥瘕的同時,必須抓住不孕這一主癥,在組方時,常加用鹿角片、巴戟天、葫蘆巴、小茴香等溫腎通絡之品,在改善癥狀和體質的同時,調節生殖功能,提高受孕率。
調經助孕基本方
章勤常用調經助孕基本方:當歸15克,川芎10克,炒白芍10克,香附10~12克,郁金6~10克,仙靈脾10~15克,菟絲子15~20克,肉蓯蓉15克,覆盆子10克,澤蘭10克,皂角刺10~15克,懷牛膝10克,陳皮6克,生甘草5克。原為月經后期腎虧血虛所設,后熟練應用于月經后期、量少、閉經、不孕、復發性流產的孕前調理等。處方平中見奇而往往收奇效、捷效,加減變化輕巧靈動、存乎一心,一張方子隨癥加減而體現不同的證型,乃章勤根據何氏婦科數代人的經驗結合自己臨床30余年體會不斷改進而成,實為調經助孕之快捷高效的經驗秘方。
方中當歸、川芎、白芍養血調經。對于月經后期、卵泡發育遲滯者,觀察應用熟地等“靜藥”反而不夠輕巧靈動,一般對于月經先期、卵巢儲備功能下降者養陰滋腎藥著重使用。香附、郁金藥對為疏肝理氣常用搭配,劑量不需太大,作為經驗用藥,不一定是患者有肝郁氣滯外在表現才能使用;仙靈脾、菟絲子、肉蓯蓉、覆盆子、巴戟天益腎填精,鼓動助排卵健黃體;皂角刺、澤蘭活血促排卵且能暢通輸卵管,牛膝補腎引藥下行。排卵期加荊芥、五靈脂、紅花入氣分血分,推動促進排卵;排卵后適當減去活血之品,加用川斷、桑寄生、杜仲、綠梅花、蘇梗等,合壽胎丸之意補腎梳理氣血促進著床;經檢查未孕及避孕期間或輸卵管不暢者,經前期去覆盆子、菟絲子等有收澀樣作用的藥物,加花類藥如月季花、凌霄花及馬鞭草等調暢氣機、理氣解郁、活血通絡,經期亦可繼續服用;腎陽虛宮寒甚者加葫蘆巴、石楠葉、小茴香、紫石英;脾虛便溏者加黨參、炒白術、茯苓、廣木香;免疫功能紊亂、自身抗體陽性者加黃芪、丹參、赤芍調氣和血。
病案舉例
田某,女,34歲。
2019年5月16日初診。備孕半年,左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3.5×2.7×3.5厘米,因查抗繆勒管激素(AMH)0.38未行手術。平素月經周期超前五天。末次月經4月28日,5天凈。偶有經期腹痛。神疲乏力,時感腰酸。舌質淡苔薄脈細。
處方:當歸15克,川芎10克,炒白芍10克,香附10克,仙靈脾10克,菟絲子20克,肉蓯蓉15克,澤蘭10克,皂角刺10克,牛膝10克,陳皮6克,薏苡仁30克,貓爪草15克,生蒲黃15克,葛根30克,制玉竹15克,天冬10克,綠梅花6克,甘草5克。14劑。
2019年6月3日復診。末次月經5月24日,6天凈。小腹隱痛,能忍受。無腰酸。舌質淡苔薄脈細。處方:前方去皂角刺、生蒲黃、綠梅花,加茯苓15克,山藥15克。14劑。
2019年6月21日查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408.7IU/L,雌二醇(E2)296.85pg/mL,孕酮(P)102.87nmol/L。其后復查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上升翻倍欠佳,中西藥保胎治療至腹部聞及胎心,頸后透明帶掃描(NT檢查)正常。
按:患者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章勤在紛繁復雜的病情中抓主要矛盾,運用調經助孕方配合薏苡仁、貓爪草、生蒲黃等子宮內膜異位癥專藥及養陰、清肝、健脾之品改善卵巢功能,患者得以快速受孕。不孕癥患者總是存在先、后天不足,內環境異常,流產率高于正常人群,故早孕期需密切監測指標、癥狀變化情況,恰當運用保胎藥物,萬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