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遠嫁,從父母的妥協開始。
兩年前,我如愿嫁給了生命中最愛的男人,張先生。
我們的婚禮在張先生的家鄉,一個我并不熟悉的城市舉行。那天,我坐在化妝桌前,心里忐忑不安。我很害怕,因為張先生可能是婚禮現場我唯一熟悉的人......
春節的時候,我帶著張先生回老家見父母。張先生外表帥氣,性格又好,我以為,父母會對這個我認定的男人很滿意。
但是,現實并不是我以為的那樣。聽說張先生來自幾千里外的小城,父親的臉一下就黑了。他坐在院子里的板凳上,一句話也不說。母親則一言不發地在廚房準備晚飯。
吃飯的時候,我怯懦地表明了這次回來的意圖:拿戶口本,然后和張先生登記結婚。他們沒有說話,只是一個勁地吃飯。
那時,我的眼里只有愛情,沒有其他。他們對張先生的態度,讓我很生氣。第二天,張先生回去后,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一整天沒有吃飯。
傍晚的時候,我出來喝水,父親把戶口本遞給我:“我和你媽再也不管你了,愛嫁誰嫁給誰去,別把自己餓死了!”
那一刻,我的心觸動了一下。一天不吃不喝,折騰的是自己,心疼的卻是父母。
......
我和張先生的婚禮,在年后舉行。定好日期后,我打電話給家里,父親說,奶奶住院了,我和你媽抽不開身。那一刻,從未有過的失落感涌上心頭。
最終,在這場與父母的“賭局”里,我還是贏了。
他們不遠千里出現在婚禮現場。我抱著母親,顧不上妝容,顧不上形象,一邊哭一邊說:“你們不是說不來了嗎?”
母親摸著我的頭,笑著說:“我們不想錯過,你最好看的樣子”。
02
遠嫁,是要付出代價的。
我以為,現在交通便利,可以來去自如,哪怕父母生病,我也能立馬趕回去。可事實上,我還是太高估自己、太高估現實。
結婚后的第二年夏天,表姐發微信跟我說,母親因為腿摔傷住院了,“他們本來是想瞞著你,但我覺得還是應該告訴你。”
那天晚上,和母親通過電話后,我一個人躲在陽臺哭了好久。我好自責:因為在親情和遙遠的愛情之間,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愛情,然后硬生生地將自己和父母“隔離”,越來越遠。
人的本性里,就是有著無法祛除的惰性。至今為止,我才回家看過父母一次。我不斷地質問自己:當初選擇遠嫁,是不是真的太自私了?
03
第二天,張先生立刻訂票陪我回老家。當我看到母親腿上細長的傷口,以及父親臉上從未有過的憔悴,眼淚又不自覺地流下來。
在醫院照顧母親一周后,我和張先生準備返程。臨走的時候,母親拉著我說:人老了不爭氣,害你們瞎折騰。
或許,父母是最無私的典范。他們從來都不舍得,讓自己成為孩子的負擔。遠嫁后,父母成了我最大的虧欠。這一點,是我以前不曾考慮到的。
回家后的第二天,我接到父親的電話,他說:你剛一走,你媽就想你了,有時間多回家看看。我說:好。
那時,我才深刻地懂得,為什么有人說遠嫁的女兒,是一只斷了線的風箏。
因為風箏已飄遠了,線還緊緊被攥在父母的手中,那根沒有終點的線,仍然是父母最大的牽掛,是永久的惦念。
04
遠嫁后,我一邊帶著對父母的虧欠,一邊強忍著委屈。
那是生完孩子后的一年冬天,張先生出差了。夜晚,小孩突然感冒發高燒。我摸著孩子滾燙的身體,瞬間急壞了。
我背著孩子,站在公寓外的馬路邊,顧不上凍紅的雙手,瘋狂地招手攔的士。如果父母在,或許,我不會這么無助。
醫院里,孩子在病房看診。我急忙提著水壺去走廊盡頭的開水間接熱水。回到病房后,醫生已經給孩子掛好吊瓶,正準備離開。
他望了我一眼,然后說:孩子沒什么事了,倒是你的手,得好好暖暖。那一刻,我望著自己通紅的雙手,有點想哭、也有點想家。
我撥通父母的電話,眼淚已經在眼眶里打轉。父母聽著我的聲音,覺得有點不對勁兒,我說:我挺好的,只是很想你們。
遠嫁后,我學會說謊了。
有人說:遠嫁,是對父母最大的殘忍;而過得好,或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心!
是的,我要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哪怕難一點,苦一點。因為,這可能是我唯一能盡孝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