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女知青,下鄉5年,生下一兒一女,分別送給2戶人家撫養,回城后從來沒和子女聯系過,這天,43歲的兒子說:“母親一定是有苦衷的,我想和她相認。”
43歲的向恩杰,出生才6天 ,就被養父母抱回家中收養,那時養父母已經40多歲了,還有一個14歲的女兒,夫妻倆人對這個養子視如己出,寵愛有加。
家里雖然不是很富裕,善良的養父從來沒讓兒子吃過一點苦,什么臟活累活都是自己做,向恩杰十幾歲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并非是親生的,他的母親是一個女知青。
顧及養父母對自己有恩,向恩杰雖然很想去找親生母親,但只能壓抑自己的想法,直到多年后,養父母先后都去世了,已人到中年的向恩杰這才下定決心要去城里尋找母親。
向恩杰20歲那年,聽村里的人說,他還有一個妹妹出生一天,就被另一個人家收養了,他們很肯定地說兩人的母親是同一個人,至于父親是誰?他們都不知道。
向恩杰和同命相憐的妹妹相認后,也經常有聯系,但是當妹妹得知哥哥想去城里找母親,她是極力反對的,她不能理解,母親為什么要拋下他們?她不想和母親相認,也沒有辦法原諒母親。
向恩杰連母親叫什么都不知道,只能打電話到電視臺尋求幫助,后來,他帶著記者找到一個老人,當年就是這位大娘照顧女知青吳梅坐月子,也是她牽線搭橋幫著將兩個孩子送給別人收養。
大娘說吳梅并沒有講孩子父親是誰,向恩杰是1974年生的,妹妹則是1976年。孩子抱走的時候,吳梅也很傷心,她說自己對不起兩個孩子,但是自己又養不活,那個年代未婚先孕,唾沫星子都能把人給淹死。
1977年,吳梅不聲不響地回城了,臨走時連聲招呼都沒有打。這些年,其他的一些知青,還曾偶爾回來看過大娘,感謝她當年的照顧。
記者從大娘那里,打聽到同一批知青的電話,對方說自己和吳梅沒有聯系,但是有個叫劉紅的女人應該能找得到她,因為她們是親戚關系,劉紅回城之后在醫院當護士,對方還知道她在哪家醫院工作,不過從年齡上來推算,現在已經是退休了。
次日,向恩杰在記者的陪同下,來到了那家醫院打聽,人事部很快查到了劉紅的聯系方式,劉紅說這些年知青聚會,吳梅從來沒有參加,也不愿和大家聯系,她只知道吳梅當年分配到一家國營單位的食堂工作,具體的情況不是很清楚。
記者順藤摸瓜,找到了那家單位。單位并不知道吳梅的聯系方式,只知道她的家庭住址,向恩杰的心情越來越激動,他盼了這么多年,終于要見到日思夜想的母親了,可誰想卻撲了個空。
鄰居說吳梅去女兒家帶孩子了,當對方得知向恩杰是她的兒子,表示從未聽說過,不過鄰居愿意打電話給吳梅,鄰居小心翼翼地問道:“你當年在湘西當過知青嗎?有人來找你了,你方便的話能回來一趟吧!”
電話那頭的吳梅很快猜到這是怎么回事,后來,她跟記者約好明天下午和兒子見面。
向恩杰激動萬分,他自己從來沒有怨過母親,相信她一定是有苦衷的。可誰想次日,吳梅的小女兒卻給記者找電話,說母親來不了,她被嚇倒了,她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
向恩杰失望落淚,妹妹得知后替哥哥打抱不平,勸他回家,不要自討沒趣,明擺著她根本沒有把我們放在心上。
只是,吳梅的女兒劉英和妹妹愿意代替她來和向恩杰見面。
姨媽說,當年她確實是聽姐姐說自己在鄉下一兒一女,除了她之外,家里的其他人都不知道。吳梅自幼喪父,因為家里窮,她沒有上過學沒文化,性格單純的她下鄉之后,有一次回城跟朋友一起玩,然后跟朋友的朋友好了一晚上,回去之后發現自己懷孕了,她害怕極了,后來糊里糊涂地生下孩子。
而那個男人,聽說早就因病去世了。
至于小女兒又是怎么回事,吳梅不愿意說。
吳梅回城之后,在食堂里工作,因為覺得自己人生有了污點,后來她嫁給了一個比自己大12歲的男人,當時家人們都極力反對,只有吳梅知道自己的過去,一般男人是接受不了。
婚后,她過得并不幸福,丈夫脾氣不好,吳梅過得如履薄冰,又時常想起鄉下的兩個孩子,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雖然沒有去看過兩個孩子,卻沒有一天輕松過。
向恩杰得知母親過得這么不容易,在這一刻他釋懷了,他執意要和母親見一面,母親提出不讓記者在,她不想讓別人知道她這段不堪的過去,才同意跟兒子見面。
據向恩杰說,母親抱著他一直哭著說:“對不起,對不起.......請求他原諒。”
結語:
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這些年,這位母親雖然沒有去看過兩個孩子,卻一直受著良心的折磨,對孩子一直很愧疚,就算是兒子找上門來,她也沒有勇氣出來相見。
兒子的大度和善良,讓這位母親打開了心結,她那一聲聲地懺悔,母子相擁而泣,一個母親的愧疚,一個母親的思念,在那一刻傾泄而下。往事如煙,隨風飄散,惟愿心中釋然,不留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