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老母親,47歲的兒子意外去世,賠了80萬,兒媳婦26年前就跑了,老人對孫女說:“你招個上門女婿,你爸的錢,我一分不要全部給你。” 兒子勸母親:“你還是留著錢自己養老吧!”
85歲的李奶奶,育有兩個兒子,十幾年前,兩個兒子就協商好了,老大贍養父親,弟弟贍養母親,如今,老伴已經去世5年。
李奶奶一直跟小兒子一起生活,還順便幫著帶孫女湯琴。早在26年前,湯琴四個月大的時候,她的母親嫌棄家里太窮,一走了之,后來起訴離婚。
湯琴的父親沒有再婚,一直在外面打工。李奶奶將孫女養大成人,但47歲的兒子卻因車禍意外去世,對方賠了80萬。
李奶奶整整哭了一個星期,最后她做了一個決定,對孫女說:“你爸爸就你這么一個孩子,你招個上門女婿吧,幫他頂門立戶,這80萬我一分都不要,全部給你。”
不僅如此,李奶奶還將自己的20000元養老錢交給了孫女。當時湯琴很痛快地答應,找個上門女婿以后好好照顧奶奶。
一年后,湯琴結婚帶著新婚的丈夫和奶奶住在一起。
但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同,李奶奶和這孫女婿相處得并不融洽,他們年輕人喜歡睡懶覺,李奶奶每天早上都會敲門讓他們起床。
湯琴想和丈夫去外地打工,李奶奶也不同意,就想湯琴留在身邊,這個孫女婿脾氣不好,沒有耐心,經常會和李奶奶頂嘴,因此,李奶奶受了委屈就喜歡去找大兒子訴苦,大兒子一聽母親受了委屈,自然很是生氣。
他跑去找湯琴夫婦理論,湯琴敏感地覺得,大伯就是因為心理不平衡,當初奶奶想要將錢全部留給她的時候,大伯就不同意,現在就是故意針對他們。
總之,有一次雙方還打了一架,湯琴老公被打破了頭。最后,湯琴干脆跟著丈夫走了,拿著那80萬,在城里買了房和車,還開 了一家服裝店,將自己的戶口也遷到了婆家,生的孩子也隨夫姓。
李奶奶越想越傷心,自己將錢全部給了孫女,但她卻出爾反爾,她后悔當初的決定,如今,只能是大兒子照顧她,李奶奶委托兒子去找湯琴,要回屬于自己的那一部分錢。
但是湯琴并不同意,稱自己原本和奶奶關系很好,就是大伯從中挑撥,才導致她們關系不好,現在,大伯就是有私心。她是絕對不會給錢,雙方談了很多次,每次都是不歡而散,大伯一再表示,自己就是為了母親考慮,他家里條件不差,不需要母親的這些錢。
后來,他們到村委會調解,湯琴同意拿出10萬給奶奶養老,但卻說要分兩次給,大伯最開始同意,第二天又反悔了,怕夜長夢多,堅決要一次性付清。
湯琴不信任大伯,最后兩人僵持不下。
李奶奶對這個孫女失望至極,最后將她起訴到法院,判決書上湯琴是要給奶奶17萬,但她卻一分都不愿意拿出來,而且每次李奶奶打電話給她,都不接,也不回家了。
李奶奶沒想到自己親手養大的孫女,會翻臉無情,整天唉聲嘆氣悔不當初,一談起這個孫女,她就氣得咬牙切齒,罵她是個騙 子婆,說話不算話,原本說好了招上門女婿,結果現在自己是人財兩空。
有一次,她一天給孫女打了50次電話,湯琴都不接。
這天,湯奶奶沒辦法,打電話到電視臺尋求幫助,委屈大孫女湯梅處理此事。湯梅帶著記者來到堂妹的服裝店,湯琴委屈落淚,稱自己并沒有對奶奶不聞不問,之所以出來,就是因為大伯容不下他們。
湯琴稱自己每個月都有給奶奶1000零花錢,還買好了米和油送回去。奶奶年紀大了不能照顧自己,她也想過找一個保姆,或者是送到養老院去。
但是奶奶都不同意,就是非要跟大伯在一起生活,為了證明自己沒有說謊,湯琴帶著記者回村里去找村 支書,是他多次調解,他說:“湯琴這孩子其實不錯的,對她奶奶以前挺好,事情鬧成這樣,他也是搞不懂。”
大伯則發誓自己并沒有別的想法,是真心實意地為老人好,如果要讓他贍養,奶奶的養老錢就還給她,這個要求在他看來是合情合理,一點也不過分。
最終經過大家的反復勸說,湯琴同意一次性還給奶奶10萬元,李奶奶總算是長松了一口氣。
結語:
金錢是人性的試金石,有些親人只要不涉及到錢,一切都好說,可以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可是一旦牽扯到利益,就會像刺猬一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都不信任對方,也不能好好地溝通。
奶奶信任孫女,將自己的一切都托付給她,把自己的后路堵死了,很是被動。老人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要交出自己的養老錢,人心隔肚皮,即便是親生兒女也一樣。
兒子和孫女都在說自己是為老人好,結果卻讓老人寒透了心,原本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為什么在金錢面前,就會顯得這么涼薄呢?
不要一廂情愿地為老人好,多尊重一下老人自己的想法。
值得欣慰的是最后的結局也算是皆大歡喜,我愿意相信,他們彼此都是真心為老人好,事情鬧成這樣,就是溝通不到位,但愿他們在往后的日子,能夠真心實意地善待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