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欣喜相逢,你關注我,余生我陪你走。
人到中年,經歷了過了生活的磨練,也褪去了年少時的稚嫩,人也變得成熟穩重,內心的波動,別人是無法在臉上是很難看到情緒的,更別說掉淚了。
不是人變得冷漠了,而是我們已經知道,眼前發生的事,只能全力以赴的去處理和改變,再也不能像孩子般,面對無可奈何的事時,哇哇大哭。
即便如此,人到中年后,經常談起也最怕談起的,便是年邁的父母,聊到深處,淚花便在眼里打起了轉。
適逢周末,聽朋友聊起她返鄉看父母的事,心里既開心又難過,眼睛也變得模糊起來。
朋友銀花是湖南人,她和姐姐在廣東打工的時候,先后遠嫁到了廣東。后來,弟弟也來廣東和他們一起打工,家里就剩下老爸老媽。
這十多年來,姐妹倆結婚后也一直在工廠打工,而弟弟也是做兩年回去一年,又出來打兩年的工,反反復復,姐弟三人基本都生活在離父母千里之外的城市。
在前一段時間,聽說父親的身體很差,糖尿病很嚴重,銀花三姐弟在端午節的時候,請假加放假,一起回了趟老家。
父親看到三個兒女回來,特別的高興,在父親的眼里,仿佛看見了小時候的三姐弟,整天圍繞在自己身邊。
雖然銀花和姐姐,往年過年都會帶著孩子回娘家看父母,而這一次,父親特別的開心,可能是沒了外孫的吵鬧,讓他們能安安靜靜的再享父女之情。
是的,我也能感受到,即便自己30多歲了,在和父母獨處時,自己仍然是個孩子。
銀花和姐姐帶著弟弟回去,想的就是帶著父親去醫院做個徹底的檢查,然后住院治療。
可回到家里,看見父親因糖尿病的影響,有時候已經看不清楚東西了,有的時候又能看清一些。父親每天只吃少許白稀飯,肉食和含糖的,已有好久沒有沾了。
夏日暑期正重,一家人便切了個大西瓜,父親在一旁說:“切一小塊給我解解饞?!碑斅牭竭@句話的時候,姐妹倆麻利地切了一小塊喂父親。
“爸,我們去醫院檢查下,然后對癥治療,費用你不用擔心。”說完,銀花從手提袋里拿出一沓錢放到父親面前。
“閨女,咱不去了,一把老骨頭了,自己的身體自己很清楚,你們回來,我就很開心了?!彪S后,即便兩姐妹磨破了嘴皮,父親還是不愿去醫院,只能作罷。
是的,子女對老人的孝順,“孝”很重要,但后面的那個“順”字,有時候更重要,順他們一口氣,比給他們什么都強。
回家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轉眼,姐弟三人的假期將至,又到了要分別的時候。
臨走時銀花兩姐妹每人遞給父親6000元錢,再三推辭,父親才接下了錢,隨手又遞給兩個女兒一人800元錢。
“你弟弟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有合適的,你們給他介紹哈。”老爸不忘交代兩個女兒。
是的,30出頭的弟弟,幾段戀情都沒能成,這是老父親心里最放不下的。前些年弟弟不太懂事,家里介紹的對象,總被他以各種理由推掉了。
而經歷了這一次的重逢,看得出來,弟弟心里也很沉重,相信他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改變自己當前的現狀。
幸好,媽媽身體無恙,臨行大包小包準備了一堆,相互間的千叮萬囑,淚水不聽話地從眼角滑落。
結語:
人到中年,當父母需要我們陪伴在身邊的時候,最怕的是面對生活,我們不得不四處奔波,心里是有虧欠的,可父母也不忍將孩子捆在自己身邊,孩子們還有自己的生活。
在經歷過人生路上的翻滾摸爬后,我已能從容面對身邊的人和事,可朋友這段回鄉探望父母的經歷,我內心深處泛起了波瀾。
因為,我也有年邁的父母,在千里之外的故鄉。
人到中年還漂泊在外的人,內心深處早已歸心似箭,只待自己找到那條回鄉后的生計之路。
致漂泊在外的人,愿早日一家團聚,真正兌現那句:您養我小,我養您老!
我是 專注分享情感生活,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閱讀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