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的空房子終于賣了出去,不僅附贈了新鄰居,還附贈了每日一吵的彩蛋。每次基本上都是從兩個人的低語開始,然后逐漸提高聲線,最后變成女人的歇斯底里吶喊,夾雜男人的偶爾怒吼。有時候還會有摔盆打碗,推翻家具的聲音。
在電梯里和這兩口子偶遇過幾次,看著都是斯文人,對陌生人也挺友好的,就是彼此之間沒耐心。要我說這感情也夠瓷實的,這么吵,照樣笑模笑樣的挎著胳膊出出入入,保潔大姐比我還八卦,沖我擠眉弄眼:“你看,好得多快?!?/span>
我倒是有點替他們擔憂,雖說吵架是生活中的鹽,是種調劑和溝通的手段,但大把大把的往里加,早晚還不得高血壓了呀。有一次,我看見那位太太抹著眼淚進電梯,尷尬了半天,終于忍不住說:“又吵架了?”她哭了:“我真不明白,為什么我們總是在吵架?!?/span>
是的,他們的問題挺典型的,我見過好多感情不錯,還算相愛的夫妻卻總是深陷在爭執當中。他們走出門來都是有禮貌有教養的優良社會公民,回到家里,門一關,見到彼此卻跟見了仇人似的,三五句話過后,就開吵,好像上了發條似的停不下來。
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
人們常常只看得到吵架的表面理由——有分歧,就會有吵架,彼此都想把對方制服,讓對方服從自己的意見,但很多時候,明明可以好好溝通的事情,卻演變成吵架,往往是有很深層次的動機。有一些非常隱蔽的想法和思想,潛伏在兩個人心中,像導火索,滋滋作響,時刻可能引發爆炸。
根據不同的動機,可以把吵架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懲罰式
小王和男友異地戀,全靠網絡和電話溝通感情。小王希望男友每天能給自己打一個電話,但男友工作忙,常常忘記,所以每次當男友終于想起來打電話的時候,小王就很不高興,各種抱怨,兩個人說著說著就要吵起來。吵完之后兩個人全都委屈,小王覺得男友不體貼,男友覺得小王不可理喻。
小王和男友的這種吵架方式就是典型的懲罰式。因為她不開心,所以就一定要把這種不開心傳遞出去,讓男友也體會到自己的這種感覺,以懲罰他不打電話的錯誤。
懲罰式的吵架重心從來不在于當前發生了什么,而在于以前發生了什么。當然,這樣的吵架經常會由女人發起,她們并不會明明白白把“我不高興了”這種話說出來,只是通過行動上的不配合、態度上的不耐煩,傳達這種意念。這可真容易把男人折磨死啊,男人這種低情商的動物怎么可能會懂得這么高深的學問呢,他們只會覺得摸不到頭腦的迷惑和厭倦。
人們在感情中常常會陷入這樣的誤區,越是感情好,越是要求高。對外人都是春風般的溫暖,對自己人反而成了秋風掃落葉,忍受不了一點忽視。
要中止懲罰式的吵架,就要學會正面表達意見,不要負能量爆棚。永遠都要記住,懲罰對方并不是目的,讓對方知道自己的需求,并積極引導對方滿足自己才是最終的方向。
對抗式
三毛在《大胡子與我》這篇文章中,談到大胡子是一個反抗心特別重的人,“如果太太叫他去東,他一定往西;請他穿紅,他一定著綠。做了稀的,他要吃干的;做了甜的,他說還是咸的好。這樣在家作對,是他很大的娛樂之一?!?/span>
天下烏鴉一般黑,中國外國的男人全都有這種特性。女人多半喜歡嘮叨,一結婚就會迅速變身到老媽子模式,對男人管頭管腳,管東管西,時間一長,男人就會自動像大胡子一樣,生出叛逆之心。
所以對抗式的吵架基本開啟于男人這邊,無論女人說什么,他們都假裝聽不到,或者干脆不配合,氣得女人七竅生煙,軟的不行,就得來硬的,好好說不聽,必須要暴走才能起到一點效果。
我姐就是一個特愛管事的人,我姐夫的應對措施就是不吵不鬧不聽話。他有一次喝醉了,說出了心里話:“女人別總想著管男人,男人是不會讓你管住的,你越是管,我越是不配合。”當然,酒醒之后,他堅決不承認自己說過這種話。
但這種話才是實話呢,而且也常常是男女之間的核心矛盾,特別是在婚姻之中,男人將對抗式的心思隱藏在很多瑣碎的事情上,到最后就變成女人的一種困惑,“為什么好像婚姻是我一個人的呢?”
怎么才能讓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不那么叛逆?就是不過分壓制他,讓他可以有適當的自主權。對待已經形成了對抗思維的男性,也應該是這樣的解決之道,不要管頭管腳,給予男人適當的自由和尊嚴,消除他們的對抗之心,兩個人都會放松些。
積怨式
吵架本身其實一點都不可怕,沒有夫妻或者戀人不斗嘴不爭吵的,這也是溝通交流,互通有無的一種方式。
但可怕的那種吵架,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心有積怨,吵著吵著就把陳芝麻爛谷子的恩恩怨怨全都扯出來,比如明明說的是孩子的教育分歧,結果卻說到了當年婆家沒給彩禮的事情上了。吵到最后,干脆忘了緣起是什么,變成了一場“你就是對不起我”的辯論賽。
含怨的狀態是一種特別負能量的狀態,整個人就會變成一個負能量源,以這樣的心態來溝通,一定會夸大矛盾本身的性質——因為早就已經預設立場,覺得自己被虧待被辜負了,所有的分歧都將會引發到這個結論上去。
與男人相比,女人更容易變成怨婦。因為內心不夠強大,獨立性不夠,很容易將自己對生活的無能為力,演變成對男人的怨憎。唯有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男人身上,才能解脫自己的不幸福。
吵架吵架,有多少隱藏的不滿假汝之名橫行。如果不學會清除和消化自己內心的積怨,那么很多人都會不停地吵著那些永遠不會停止,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在發泄什么的架,把自己的生活變成一塌糊涂的戰場,最該彼此善待的兩個人淪為連外人都不如的敵人。
暴風驟雨式
有一次和朋友吃飯,中間有朋友的朋友,不熟悉,帶著老婆一起來的。席間真讓我大開眼界,那位男士因為老婆之間的一點小爭執,居然當著我們這么多人的面開始吵,他老婆幾次想息事寧人,他卻還是要梗著脖子說個沒完。搞得我們十分尷尬,不知道是勸好,還是裝沒事人的好。
事后我問朋友這是怎么個情況,朋友說他就那樣,修養是差了一點,嘴上沒個把門的,可是對老婆真心好,不發脾氣的時候什么都依著她,就是發完脾氣回家也會認錯,所以他老婆也拿他沒辦法。
有很多忍不得氣,有什么不滿馬上就要說的人,謂自己是脾氣直,其實全都是沒教養的表現。他們是隨時隨地把心里的郁積全都發泄出來了,卻不管別人的死活。
可這種人的難辦在于,吵的時候六情不認,跟階級敵人一樣兇殘,過后卻又開始裝得像個沒事人,好似什么都沒發生過。情緒起也快,落也快,叫人難以喜也不是,怒也不是。
對付修養差,又本質不錯的人,大概只能還以修養高了。不和他們對吵,讓他們自己走出這個過程,就像只有避過龍卷風才是最明智的,跟著跑太危險了。
五是永遠正確式。
人之所以會吵架,就是因為觀點上有了分歧,因為互不認同,才會有爭吵。而核心目標常常是為了能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
那么問題就來了,和哪一種人在一起是肯定要吵架的呢?
答案就是,永遠覺得自己才是唯一正確,掌握了宇宙真理的那種人。
這種人不但覺得自己才是真理的化身,更需要別人的認同、追隨和崇拜,時時刻刻都要說服伴侶聽從自己。如果對方膽敢不聽,或者居然反對,那必然會引發一場“正義與邪惡”的大辯論。
如果說以上各種類型的吵架中,雙方還能有反思的可能,那么在這種永遠正確的人身上,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比如很多人家里都有強勢的老媽,事無巨細都要干涉,凡事都得按照她的心意來做,你什么時候見過老媽承認錯誤?不可能的。
前幾天新聞報道的那個坐電梯動手打剔牙小朋友的美籍華人可算是其中的典型,還有總是想拯救天下蒼生,看見記者都要發展人家加入安利的李陽,永遠正確就是他們的執念,立身之本,他們覺得一旦承認錯誤就等于自我不存在了,所以堅決不可能讓步。
除非覺得自己永遠正確的人能認識到沒有人能永遠正確,更不必所有的事情都得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否則,和他們之間的爭吵很難避免。
六是欲求不滿式
有研究證明,性生活的不和諧是婚姻破裂的最主要因素,但在離婚的案例中,能直接填上這個理由的人并不多。
這不僅是因為人們不夠大膽,還因為很多時候,身在其中的人并未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存在。
很多人只能感到自己心情壓抑,焦慮煩躁,看見對方就不順眼,說話就帶氣,而找不到根源。還有的人會用疏遠、報復、甚至出軌來回敬對方。
這種情況下吵架肯定是在所難免了。食色性也,性和吃飯一樣,總是吃不飽的人怎么會有好心情。比吃不飽還嚴重的是,性的不和諧,會引發人對感情的質疑,帶來自我的負面評價。
前幾天有人問我,說性對婚姻真的那么重要嗎?我說重要,真的很重要。那些恩愛的夫妻背后,絕對都有這個秘密武器,就算是真吵架了,過一次質量比較高的性生活,保證第二天早晨,相逢一笑泯恩仇,什么積怨都能消化掉。
沒有這個秘密武器的人,等于在荒漠中頂著太陽耐著干渴行走的駱駝,路途永遠是艱辛的。
愛不愛是一個情感話題,而如何相處,則是一個技術問題。愛并不會自動帶來幸福生活,在懂得了愛之后,還要努力剔除彼此性格中的缺陷,彼此理解、接受和妥協,才能做成一對不那么愛吵架的伴侶。
查看歷史消息可收看往期文章。
閱讀原文可以進入我的新書《你配得起更好》京東購買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