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古代詩歌格律簡介

【詩分古近體】:

    古體詩 :五言古詩、七言古詩(包括雜言詩)

           

    近體詩 :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五言律絕、七言律絕、

             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在我國古典詩歌發展史上, 自唐代起有了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分。一種格律嚴格的詩歌在初唐得以定型,為與以前的古體詩相區別, 唐人將之稱為“近體詩”或“ 今體詩”。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主要指五律、七律和由五言、七言組成的長律。 符合格律的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也包括在近體詩之中。

古體詩也叫古詩或古風,它不受近體詩格律的束縛。唐以后凡不合近體詩格律的詩歌,都稱為古體詩。

近體詩與古體詩的最大區別就是講究格律,它在格律的作用下使古典詩歌整齊化、對稱化、聲律化,由此產生了多方面的美感作用,充分體現了古典詩歌的對稱之美、音韻之美、 修辭之美與變化之美,它是中國語言文字之美在古典詩歌中的綜合體現。

 

【近體詩格律】

王力先生在《詩詞格律》一書中曾把律詩的特點概括為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四個方面,我們把它稍加解釋,排列如下:

 1、字數、句數有限定。律詩每首限定八句,五律為五言八句,共四十字;七律為七言八句,共五十六字。多于八句的為排律,也叫長律;

 2、律詩押平聲韻。每首只能用一個韻,隔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3、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

 4、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在中間兩聯。

 

一、律詩的韻

詩歌要押韻,這是詩歌與散文最大的區別。

中國詩歌的用韻經歷了三個時期:

1、唐以前為第一期:完全依照口語來押韻。

自《詩經》以來,古體詩皆自然押韻,一般按方言押,在用韻上也沒有什么限制;

2、唐以后至五四為第二期:韻文的押韻,必須依照韻書,不能專以口語為標準;

3、五四以后為第三期,除舊體詩外,又以口語為標準。

 

【關于韻書】

《唐韻》與《廣韻》:近體詩的押韻是隨著六朝聲律學的興起、律詩的逐漸定型而日趨嚴格的。唐初詩人用韻與六朝一樣,沒有韻書的標準限制,但隨著進士科試詩賦的統一要求,唐開元天寶以后要求士人依官方頒布的韻書押韻。唐人在隋代陸法言的《切韻》基礎上改成《唐韻》,共206個韻部,成為官方規定的押韻的標準。宋代又增廣《切韻》編成《廣韻》,以《廣韻》為官方韻書。古人寫律詩是嚴格按照韻書來押韻的。

  《平水韻》:但實際上唐宋詩人用韻并不完全按這兩部韻書,比較能夠反映唐宋詩人用韻的是金人王文郁編的《平水韻》(平水是舊平陽府城的別稱,亦即今山西臨汾,以韻書刊行于此而得名),《平水韻》原為金代官方的韻書,把唐韻中某些可通用的韻部合并為106個韻部,供科舉考試用,明清以后沿用此韻書。

 

【律詩押韻的要求】

1、一般只押平聲韻。

在《平水韻》的106個韻部中,計有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近體詩只押平聲韻,30個平聲韻的韻目(每韻的第一個字)是:

上平聲: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2、隔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隔句押韻是指在偶句的最末一個字押韻,如律詩在二、四、六、八句的末尾押韻。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其余的奇數句都不能押韻。

3、一首律詩在押韻時只能用同一個韻部的字,不能混用其他韻部的字。即使是長達數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換韻。

首句借韻:在首句借用鄰韻的字來作為韻腳,后代謂之“孤雁出群”,中晚唐時日漸增多,到宋代就成為常見的了。但除首句可以借韻外,其余偶句一律不得用鄰韻的字。

 

二、律詩的平仄

【四聲與平仄】

   平仄是構成律詩格律最重要的因素。平是平聲的意思,仄就是不平的意思。要了解平仄,首先要了解一下古代的四聲。

   南朝齊代永明年間, 聲律學有了很大發展, 時人把漢字的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聲, 并在五言詩的創作中加以運用, “永明體”被視為格律詩的開端。初唐時,詩學家們把四聲分成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也就是說,不平為仄。

四聲:平  上  去  入

 

 


仄(也叫側,即不平)

   古代的四聲指的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反映了當時漢語高低升降的狀態。康熙字典“讀四聲法”: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古代四聲與普通話四聲的比較

王力先生曾把古代的四聲與普通話四聲之間的變化作了一個說明:

1、  平聲。這個聲調到后代分化為陰平和陽平。

2、  上聲。這個聲調到后代有一部分變為去聲。

3、  去聲。這個聲調到后代仍是去聲。

4、  入聲。這個聲調是一個短促的調子。現代江浙、福建、兩廣、江西及山西、內蒙古等地還保存著入聲。但北方大部分的口語中入聲已經消失,有的變為陰平,有的變為陽平,有的變為上聲或去聲。就普通話來說,入聲字變為去聲的最多,其次是陽平;變為上聲的最少。西南方言的入聲字則變成了陽平。要注意的是:入聲字在古代屬于仄聲,而在普通話中已經消失,從而導致了古、今音聲調的不同。

 

【近體詩講求平仄的作用】

古人區分平仄的目的是為了在詩句中平仄遞用,使詩歌在誦讀中具有音樂的美感。近體詩每兩個字為一個節奏,平聲是個長音,適合曼聲吟唱,上、去、入三聲都有升降的變化,律詩中的平仄遞用,就是在聲調上長短、升降的交替,從而使詩歌音節和諧、抑揚頓挫、富于變化。

 

【律詩平仄的格律要求】

[1]一句之中平仄交替:以兩個音節為單位的平仄交替,就構成了近體詩的基本句型。

[2]一聯之中平仄對立:律詩八句組成四個對聯,每一聯之中的平仄對立,平對仄,仄對平。

[3]聯與聯之間要“粘”。即:后聯出句的第二字與前聯對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同,平粘平,仄粘仄。

上述規律前人用“交替”、“粘對” 加以概括。

 

一句之間的平仄交替

    由于漢語每個字是一個音節,在詩歌中基本是以兩個音節為一個節奏單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節上。以兩個音節為單位的平仄交替,就構成了近體詩的基本句型,稱為律句。對于五言詩來說,一句五言詩可以有兩個雙音節和一個單音節組成,它的基本句型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節奏單位:二 /二 /一,    二 /二 /一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節奏單位:二 /一 /二,    二 /一 /二

   五言近體詩無論怎么變化,都不出這四種基本句型。

 

一聯之中的平仄對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上面這四種基本句型,分別構成了兩個在音節上平仄對立的句式,每一對稱為一聯。每聯的上句稱為出句,下句稱為對句。由這兩聯的錯綜變化,就構成了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

 

聯與聯之間的粘接

由以上四個基本句型怎樣組成了一首完整的律詩呢?這就要按照“粘對”的原則來構成。

所謂“對”,就是指一聯中的平仄是對立的,如上面兩聯中,每聯上下兩句的平仄剛好相反。所謂“粘”,是指聯與聯之間的組合方式,即:后聯出句的第二字與前聯對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同,平粘平,仄粘仄。

  如上一聯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聯的出句要跟上一聯的對句相粘,也必須以平聲開頭,但按照律詩押韻的原則,奇句又以仄聲收尾: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由這相粘的兩聯組成的一首絕句,在句型上就沒有重復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所以,聯與聯之間相粘,是為了使近體詩的句型富于變化,不單調。

近體詩第一聯的情況有點特別,因為首句可以押韻,如果首句押韻,對句也要押韻,才能符合偶句押韻的原則,這樣上、下兩句都要押韻,都要以平聲收尾,這第一聯就沒法完全相對,只能是四個基本句式中的兩個平聲結尾的句式相對,其形式也不外兩種,即:

平起: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五律格式】

五言律詩八句四聯,分別稱為首、頷、頸、尾聯,各聯之間都要“粘”上。這樣,按照“粘對”的規則,我們可以推導出五言律詩的四種格式:

 

【五律格式】

⑴仄起仄收式(仄起首句不押韻):    

春望

杜甫    

首聯:     仄仄平平仄                   國破山河在,             

         平平仄仄平(韻)          城春草木深。            

頷聯:   平平平仄仄                感時花濺淚,            

         仄仄仄平平(韻)          恨別鳥驚心          

頸聯:   仄仄平平仄                烽火連三月,            

         平平仄仄平(韻)          家書抵萬金。            

尾聯:   平平平仄仄                白頭搔更短,            

         仄仄仄平平(韻)          渾欲不勝簪。

    (注意:這種五律格式的前二聯與后二聯平仄相同。劃圈處表示這個字在內容需要時可平可仄,下同。)

 

⑵仄起平收式(仄起首句押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首聯:     仄仄仄平平(韻)         城闕輔三秦,

           平平仄仄平(韻)         風煙望五津。

頷聯:     平平平仄仄               與君離別意,

           仄仄仄平平(韻)         同是宦游人。

頸聯:     仄仄平平仄               海內存知己,

           平平仄仄平(韻)         天涯若比鄰。

尾聯:     平平平仄仄               無為在歧路,

           仄仄仄平平(韻)         兒女共沾巾。 

(注意:這種格式與上面的一種除第一句外,以下各句平仄完全相同,也就是說,仄起的兩種格式只有第一句不同,其余各句平仄相同。)

 

⑶平起仄收式(平起首句不押韻):  

山居秋暝      

王維

首聯:     平平平仄仄               空山新雨后, 

仄仄仄平平(韻)        天氣晚來秋。 

頷聯:     仄仄平平仄               明月松間照, 

           平平仄仄平(韻)         清泉石上流。 

頸聯:     平平平仄仄              竹喧歸浣女,  

           仄仄仄平平(韻)         蓮動下漁舟。     

尾聯:     仄仄平平仄               隨意春芳歇, 

           平平仄仄平(韻)         王孫自可留。 

(注意:這種格式前二聯與后二聯平仄也完全相同。)

 

⑷平起平收式(平起首句押韻):      

晚晴    

李商隱

首聯:     平平仄仄平(韻)         深居俯夾城

           仄仄仄平平(韻)         春去夏猶清。

頷聯:     仄仄平平仄               天意憐幽草

           平平仄仄平(韻)         人間重晚晴

頸聯:     平平平仄仄              并添高閣迥,

           仄仄仄平平(韻)         微注小窗明。

尾聯:     仄仄平平仄               越鳥巢乾后,

           平平仄仄平(韻)         歸飛體更輕。

(注意:平起的兩種格式除第一句外,其余各句平仄也完全相同。)

 以上五律各式,根據粘對規律,還可以加上去,而成為五言排律。

五言律詩四種格式的前半部分,就是五言絕句的四種平仄格式。不過,唐代的絕句分為古絕和律絕兩種,律絕講究平仄;古絕不講平仄,還可以押仄聲韻,如孟浩然的《春曉》。

五言律詩以首句不入韻為正格,以首句押韻為偏格。

 

【七律格式】

五言律詩定型后,唐初詩人又把五律的粘對方法運用到了七言詩中,七言律詩就是在五言律詩的句子前面再加一個節奏單位,依照律句要平仄交替的原則,在五字句的前頭逢仄加平,逢平加仄,因此,七言律詩其實是五言律詩的擴展。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體詩無論怎么變化,也都不出這四種基本句型。七言律詩以首句入韻為正格,以首句不押韻為偏格。我們也列出七言律詩的四種格式,并附以例詩如下:

 

⑴ 平起仄收式(平起首句不押韻):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首聯:      平平仄仄平平仄                      巴山楚水凄涼地,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二十三年棄置身。

頷聯:     仄仄平平平仄仄                  懷舊空吟聞笛賦,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到鄉翻似爛柯人。

頸聯:     平平仄仄平平仄                  沉舟側畔千帆過,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病樹前頭萬木春。

尾聯: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今日聽君歌一曲,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暫憑杯酒長精神。

    (注意:這種七律格式的前二聯與后二聯平仄相同。)

 

⑵ 平起平收式(平起首句押韻):   

                     新城道中二首(-)

                                                 蘇軾

首聯: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東風知我欲山行,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吹斷檐間積雨聲。

頷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嶺上晴云披絮帽,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樹頭初日掛銅鉦。

頸聯:     平平仄仄平平仄                野桃含笑竹籬短,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溪柳自搖沙水清。

尾聯:     仄仄平平平仄仄                西崦人家應最樂,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煮葵燒筍餉春耕。  

(注意:這種格式與上面的一種除第一句外,以下各句平仄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平起的兩種格式只有第一句不同,其余各句平仄相同。)

 

   ⑶ 仄起仄收式(仄起首句不押韻):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首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劍外忽傳收薊北,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初聞涕淚滿衣裳。 

  頷聯:    平平仄仄平平仄               卻看妻子愁何在,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漫卷詩書喜欲狂。 

   頸聯:    仄仄平平平仄仄               白日放歌須縱酒,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青春作伴好還鄉。

  尾聯:    平平仄仄平平仄                即從巴峽穿巫峽,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意:這種格式前二聯與后二聯平仄也完全相同。)

 

⑷ 仄起平收式(仄起首句押韻):      

                         無題 

                                                 李商隱

首聯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相見時難別亦難,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東風無力百花殘。

頷聯: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春蠶到死絲方盡,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蠟炬成灰淚始干

頸聯:  仄仄平平平仄仄                 曉鏡但愁云鬢改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夜吟應覺月光寒

尾聯:  平平仄仄平平仄                 蓬山此去無多路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青鳥殷勤為探看。

(注意:仄起的兩種格式除第一句外,其余各句平仄也完全相同。)

 以上七律各式,也可根據粘對規律,加成七言排律。

七言律詩四種格式的前半部分,就是七言絕句的四種平仄格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詩詞津梁》八 辨四聲是學平仄的基礎
一篇文章快速學會古詩詞寫作(內附詩詞寫作輔助工具)
格律通則
七天學會格律詩
格律詩
詩詞淺答回友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东县| 松滋市| 威远县| 张家港市| 宁国市| 进贤县| 南木林县| 石渠县| 毕节市| 鄄城县| 青阳县| 涿州市| 静乐县| 望谟县| 门源| 五莲县| 班玛县| 绥滨县| 九龙县| 贵港市| 和田县| 泸溪县| 普兰县| 灵武市| 隆尧县| 新巴尔虎左旗| 镇平县| 白玉县| 涪陵区| 黑水县| 丽江市| 永登县| 特克斯县| 苏尼特左旗| 丰台区| 襄汾县| 合阳县| 治多县| 广饶县| 浠水县| 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