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is power.
讓科研和SCI論文成為臨床工作的副產品。
關鍵詞:SCI論文;撰寫
這幾天饒毅教授的公眾號很熱鬧,大家就是否需要加強語文教育爭執不休。然而,爭論的雙方說的其實并不是一個事情。語文教育是非常廣泛的課題;不具體到某一個細節點,難以有效討論。我高考時語文只考了51分(滿分120),這直接導致直到現在、我還經常夢到焦慮地查語文卷并驚醒。但是,這么差的語文成績,并沒有影響我在以后撰寫基金并很早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也沒有影響我發表高質量的SCI論文。由此,想和同仁們討論論文撰寫的關鍵:邏輯。并找到了一篇非常好的如何撰寫論文的文章。好的科研論文,對于作者本人來說,可以幫助晉升,獲得更多基金資助,贏得榮譽;對于學科來說,則可以促進學術交流和科學發展。決定SCI論文質量主要有三個要素:創新性、邏輯性和語言因素。創新性是由研究設計決定的,研究完成時已經沒有辦法再做修改;對于英語非母語的作者,語言因素可以通過本土潤色彌補。論文框架的邏輯性對于論文寫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是完全由作者把控的要素。合理的構理(well-structured)不僅可以極大增加文章的可讀性,更能夠使作者事半功倍,以中國人最擅長的完形填空的形式完成論文的撰寫,使得論文寫作的過程不再那么痛苦不堪。 然而,沒有經過專業寫作訓練的作者,在對文章框架的把控很弱,經常茫然不知所措。為幫助科研人員更好的構建文章框架,簡單高效地表達觀點,來自美國維吉尼亞霍華德·休斯醫學院的Brett Mensh和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Konrad Kording特意從讀者的角度出發,介紹了構建論文框架的八條原則。本文發表在2017年的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其中前四條是總則,適用于文章各個部分,也適用撰寫海報、開題報告、實驗匯報等;后四條則主要針對文章主體部分的分則。最后作者還補充了兩點建議。David做了編譯,Mark結合自己的體會做了補充和修改。Rule 1: Focus your paper on a central contribution, which you communicate in the title
題目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要簡明扼要,文章所有內容都要緊隨題目。清晰的表達一個觀點好于含糊的說明兩個觀點。如果讀者1年后還能大概記起你文章的題目和主要觀點,那么你的文章就是成功的。
和中文論文題目喜歡用“XXX病種XXX的研究”這樣的題目不同,SCI論文題目通常是研究的核心結果、并盡可能涵蓋PICOS要素,如現在查到的Neurology發表的最新的文章題目是“Regionally decreased gyrification in middle-aged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Rule 2: Write for flesh-and-blood human beings who do not know your work
論文表達到什么程度?讀者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即可讀懂的論文。切記,你的讀者可能不了解你的研究領域。撰寫科研文章時需要考慮到,你是此研究主題上的頂尖專家,掌握最新科研究進展,但同時更多的是并不熟悉你的研究的學者。不管是撰寫論文、還是基金,要求都是深入淺出,要使論文能夠在5分鐘內讓“大同行看懂,小同行看出水平”。Rule 3: Stick to the context-content-conclusion (C-C-C) scheme
為了吸引讀者,試著把撰寫文章想象成講一個故事,先介紹發生的背景,接著講述精彩內容,最后再告訴大家結論。無論在整篇文章構架中,還是每一段落的撰寫中,此原則都適用。
寫論文就是講一個故事,故事越完整精彩,就越有吸引力。Rule 4: Optimize your logical flow by avoiding zig-zag and using parallelism
只有文章的核心貢獻可以在文中多次強調,并且一個主題貫徹始終。其他與主題相關的內容,整合在一起只表述一次即可;相似的觀點,不要被無關的內容打斷,而要緊密相連。
同樣,如果有幾個結果同等重要,建議用平行或者類似的語法結構闡述,使讀者對文章結構邏輯一目了然。只要研究結果有了核心貢獻,就開始構思論文結構了。所有結果都是為了支持或者補充這一主題。不支持或者不準確的結果如何處理?如果確信實驗方法沒問題,則放在limitation里面,也許這就是下一個課題、甚至是一個新的突破切入點。有了上述的四個總則,對于論文的各個部分如何撰寫就心中有數了。Rule 5: Tell a complete story in the abstract
一篇文章的摘要,很多時候是唯一被閱讀的部分,所以要完整闡述整個研究的精華。根據C-C-C策略,首先闡述背景,找出研究去填補的空白。接著,告訴讀者如何開展的研究和所得結果。最后,展示研究的結論。
第一句話通過介紹特定研究所在的更廣泛領域來使讀者定向,然后縮小并落在研究回答的未解決問題上。成功的背景部分通過展示已有文獻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從而引出本研究的創新性。方法學部分描述您用來填補空白或問題的新穎方法;然后介紹您的主要結果。最后,結論解釋了結果,以回答在背景部分末尾提出的問題;結論部分的第二部分通常會突出顯示該結論如何使更廣闊的領域向前發展(即“更廣泛的意義”)。Rule 6: Communicate why the paper matters in the introduction
引言需要突出既往研究或方法中存在的gap(缺憾)及其重要性,而gap就是你的核心貢獻。
通常,這是通過一組逐步更具體的段落來完成的,最終清楚地說明既往研究中的不足,然后最后一段簡要論述本研究為彌補這一空白所做的工作。舉例說明:第一段可以解釋為什么理解細胞分化是一個重要的話題,而該領域尚存一個未解決的關鍵問題(大領域gap)。第二段可以解釋關于特定細胞類型(例如星形膠質細胞(小領域gap)分化的未知之處。第三個可能提供線索,說明某個特定基因可能驅動星形細胞分化,然后指出該假設未經檢驗(您將填補的小領域的gap)。引言中除了最后一段,其他的段落結構都是為了引出gap。每個段落首先將讀者引導到主題(一或兩句背景),然后在著重敘述關鍵的“未知”之前相關文獻中的“已知”。沿著這個通路,常常可以找到關于這些gap背后奧秘的線索。這些線索導致了論文未經檢驗的假設或未開發的方法,并給讀者帶來了希望:謎團是可以解決的。這種以gap為中心的結構使有經驗的讀者可以輕松評估論文的潛在重要性-他們只需要評估作者聲明的gap的重要性即可。引言的最后一段很特別:它緊湊地總結了結果,填補了您剛剛建立的空白。它與摘要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它不需要呈現背景(前面幾段剛剛給出了背景),它是專門對結果的總結,并簡要預覽了本文的結論。原則七:善于通過圖表來展示一系列結果,并有邏輯地支持核心貢獻Rule 7: Deliver the results as a sequence of statements, supported by figures, that connect logically to support the central contribution
結果部分需要通過數據和有邏輯地呈現,向讀者證明研究的核心貢獻是科學且可靠的。 在構建論文框架時,需要勾勒出你的結果如何支持您的主張的邏輯結構,并將其轉換為一系列聲明性語句,這些聲明性語句成為結果部分(和/或標題)中各小節的標題。如此清晰的邏輯步驟使論文易于閱讀。數字、標題和圖例尤為重要,因為它們顯示出作者核心主張的中最客觀的支持(數據)。為了節省時間,讀者經常查看數字而跳過具體的論述;更多作者則直接通過圖表來了解論文的主要結果。因此,一圖抵千文,圖的標題應傳達分析的結論,而圖例應說明其完成方式。結果的第一段很特別,因為它通常總結了引言中概述的解決問題的整體方法,以及所開發的任何關鍵創新方法。大多數讀者不閱讀前言,因此本段為他們提供了所用方法的要點。結果部分中的每個后續段落都以一兩個句子開頭,該段落提出了該段落要回答的問題,該段落的中間部分提供了與該問題有關的數據和邏輯,該段落的結尾是回答該問題的句子。每個段落都使讀者相信最后一句話給出的答案。這使得查找作者論述核心貢獻的邏輯變得容易。每個段落的結果都是一個邏輯陳述,而后一段的結果邏輯建立在前一段的基礎之上。原則8:在討論部分,重申研究填補的空白、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對研究領域的貢獻Rule 8: Discuss how the gap was fille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interpretation, and the relevance to the field
討論部分說明本研究結果如何填補引言中確定的空白(創新性結果),并描述本結果如何推動該領域的發展。通常,通過總結結果、討論局限性,然后揭示核心貢獻如何促進未來的進展,來完成此任務。討論的第一段很特別,因為它通常總結了結果部分的重要發現。討論部分中的以下每個段落均以描述論文的弱點或優勢之處開始。然后,通過將其與相關文獻相比較來評估其優勢或劣勢。討論的最后一段通常是通過描述本研究結果可以擴展或者促進未來的更多進展而結尾。第五段說明局限性,以及文獻如何減輕關注點或未來的實驗如何解決這些局限性。最后一段描述本研究如何推動相關研究,臨床意義或者與臨床的相關性。1:論文的最重要的部分:題目,摘要,圖表和構建框架1: Allocate time where it matters: Title, abstract, figures, and outlining
題目、摘要和圖表部分更可能被讀者所閱讀,而方法則少有人關注。在開始寫作之前,做整體的構思,確認重點,以合理的分配時間和精力。
2: Get feedback to reduce, reuse, and recycle the story
把自己的論文拿給同事閱讀,并仔細聆聽對方提出的建議。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要寫出一篇優秀的論文,要積極借鑒他人的反饋結果。既需要從語言上如藝術品一樣反復錘煉,更需要從邏輯上如辯論一樣充分論證。盡管語文不好沒有影響我寫基金和寫SCI論文,但作為Hanson臨床科研的主編,我確實經常感受到力不從心。Ten simple rules for structuring papers.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2017, 13(11): e1005830.
https://www.slideshare.net/tejasdesai/how-to-write-a-manuscript-2008-presentation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