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蔬菜之一,由于韭菜有著很強大的再生功能,種植一次就可以收獲很多次,所以很多人也會將韭菜稱為“懶人菜”。很多菜農在種植韭菜時發現,前幾茬韭菜長得很粗壯,但是韭菜長著長著便會越來越細,味道也沒有以前那么濃,那么在韭菜生長期間應該如何做才能使韭菜越長越粗呢?
1、播種時間不對。韭菜雖然有很強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并且有著很強的耐熱性和耐寒性,但是并不能代表韭菜可以在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韭菜發芽對溫度也是有要求的,若是溫度過高,不僅會降低韭菜的發芽率,也會影響韭菜苗出苗后的分蘗能力,如果種植的時間過晚,韭菜還沒開始分蘗便進入寒冬,韭菜的分蘗能力下降。最佳適宜種植韭菜的時間為每年的4-5月份,此時地溫已經開始回溫,氣溫也在上升,正處于最適宜韭菜生長的10-20度,春季種植韭菜后,韭菜在入冬前有很長的時間可以分蘗,韭菜分蘗能力強,韭菜植株便會越長越粗壯。
2、種植密度適宜。韭菜在不斷生長中會不斷分蘗,所以在種植韭菜時,并不是種植的密度越大,韭菜的產量也會越大。相反韭菜種植的密度過大,在韭菜分蘗后會更加的密集,導致韭菜植株沒有足夠的空間分蘗,也沒有足夠的空間來讓韭菜植株更好的生長。相反韭菜植株之間還會互相爭奪養分和空間導致韭菜徒長,使長出來的韭菜越來越細。種植密度過大不適宜韭菜生長,但是種植的密度太小的話,韭菜的分蘗能力畢竟有限,會浪費土地資源,導致韭菜的產量降低。
3、合理的水肥管理。韭菜生長期長,產量大,在種植韭菜前除了要施足底肥以外,在每次對韭菜收割以后還要及時追施收割肥,以及在韭菜入冬休眠前要追施休眠肥。韭菜在每次收割后不久便會從新長出新的葉片,需要的養分也會增加,所以在韭菜收割后的2-3天及時追施收割肥。收割肥可選擇稀釋后的人糞尿或復合肥,在追肥時要結合灌水同時進行。在追施收割肥時要注意,不要在韭菜收割后立刻追肥灌水,因為此時韭菜的傷口還未愈合,立馬澆水施肥容易使韭菜感染病害,所以在韭菜傷口愈合后在追肥。休眠肥指的是在韭菜休眠期前追施,休眠期肥可選擇復合肥,充足的休眠肥可以使韭菜根系儲存養分,為第二年韭菜健壯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除了在韭菜休眠期追肥以外,在入冬前也要停止收割,韭菜葉片的養分會向根系輸送,有利于韭菜安全越冬。韭菜在生長期間對水分的需求較大,但是韭菜卻不耐澇,長期處于澇田中容易導致韭菜根系腐爛,所以除了在追肥時要結合灌水同時進行以外,還要根據天氣情況以及土壤墑情來澆水,并且在雨后要及時將田間的積水排出去,以免影響韭菜正常生長。
4、合理收割。因為韭菜有很強的再生功能,所以在收割后可以再次長出新的葉片,但是韭菜收割太頻繁的話,根系所吸收的養分和水分并不能滿足韭菜葉片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和水分,韭菜便會越長越細。為了使韭菜越長越粗,在韭菜生長期間就要減少收割次數,使韭菜根系更好的儲存養分。一般在三伏天和入冬前都要停止收割,三伏天因為氣溫過高濕度大,韭菜的生長速度也會很快,韭菜的生長期也會縮短,若是一直不間斷的收割,韭菜根系所吸收的養分便不能滿足韭菜生長,根系還會因為養分匱乏導致韭菜抗逆性變差,所以在三伏天要停止收割韭菜,讓根系更好的休養生息。入冬前停止收割也是同樣的道理,在天氣變冷后,葉片的養分便會向根系輸送,可以使韭菜更安全的越冬。此外收割過頻繁還會導致韭菜的腋芽造成一定的影響,影響韭菜的分蘗能力。
5、預防土壤板結。韭菜生長期長,種植一次可以生長5-6年,現在很多菜農在種植韭菜時喜歡追施復合肥,若是復合肥使用過多的話,便很容易導致土壤板結,阻礙韭菜根系吸收養分和水分,所以在韭菜生長期間要及時松土,恢復土壤的通透性,從而使韭菜根系更好的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除了及時松土可以恢復土壤的通透性以外,老農還喜歡在田間不定時撒一些草木灰來防止土壤板結,草木灰中含有大量的鉀元素,是韭菜生長必不可少的元素,所以撒施草木灰既可以防止土壤板結,還能滿足韭菜生長所需的鉀元素,使韭菜長得更加粗壯。
?
6、做好病蟲害管理工作。影響韭菜最大的病蟲害便是地蛆了,地蛆主要以啃食韭菜的根系為生,受到地蛆威脅的韭菜植株,輕者枯黃生長緩慢,重者整株枯死。因為地蛆主要活躍在地下,所以防治地蛆,只能通過藥劑灌根的方式來徹底消除。常見的藥物為2%甲基阿維菌素乳油。
以上就是使韭菜越長越粗壯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