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無論如何,都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這句話,到底有多毒?
《白色月光》豆瓣截圖
故事的主題,原本是新時代獨立女性面對婚姻問題的焦慮、困惑和成長,但劇中另外一個故事,卻讓人扎心了。在這場被編劇抽絲剝繭般,徐徐推進,緩緩道來的故事里,男主張鑫的情人,竟是劉敏濤扮演的書吧管理員楊雁,一個40多歲、有著一個12歲兒子的女人。這個滿臉都寫著疲憊和祥和的女人,為什么會選擇去做破壞別人家庭的小三呢?直到故事的結尾,當她說出那句:“鹿鹿不喜歡,一切就都沒有意義了”時,答案才被揭曉。原來,她所有的處心積慮,并不是要給曾經在婚姻中被狠狠傷害的自己,找一個歸宿,而是要給她最愛的兒子,一個所謂的完整的家。但當兒子鹿鹿看到她帶來的男人,竟然是個有家有女兒的人時,這個懂事而又倔強的男孩瞬間崩潰大哭:“他有老婆,你為什么要做那種破壞別人家庭的事,他根本就不是一個好男人,怎么給你幸福?”懂事的兒子,只是想讓媽媽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因為他覺得,只有媽媽幸福了,自己才會幸福。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總是想當然地認為,就算自己婚姻不幸,也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就算自己的婚姻沒有愛情,也要給孩子找一個當父母的人。殊不知,陶醉在自我滿足和自我犧牲里的父母,如此才是真正地傷害了孩子。“父母無論如何,都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這句話到底有多毒?就連娛樂圈中,被奉為體面離婚后,還能和前妻王菲一起把女兒李嫣培養得極好的李亞鵬都無法灑脫面對。幾年前,在《魯豫有約一日行》的一次采訪中,李亞鵬就坦言:“沒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是我的失敗。”不管自己幸不幸福,也要執拗地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是多少中國父母的做法。這樣的想法,從每年高考后,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就可見一斑。有統計表明,每年高考過后,6到9月份,婚姻登記處登記離婚的案例就會突增,形成一個離婚的小高潮。那些排著長隊的中年人,平靜地站在那里,不吵不鬧,沒有一絲慌張、憤怒和焦慮,因為為了這一天,他們都已經隱忍了太久,這一天的到來,他們也早已心照不宣。其實,他們不知道,那些以為還不知道他們早想離婚的孩子,卻早已洞察了一切,而且已經深受其苦。作家池莉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了想離婚的念頭,但為了孩子,她選擇了忍。后來,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她就跟丈夫約定,瞞著孩子,離婚不離居,雖然離婚了,但還要住在一起,要在形式上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但她萬萬沒想到的是,沒等她跟孩子攤牌,孩子就氣呼呼地說:“其實我早就知道了,離婚是你們兩個自己的私事,我不會干涉,我覺得離了好,早離也許會更好,你要知道你和他在一起總是別扭和焦躁,分開后你的脾氣也會好。”心理學家李雪曾說:“孩子與社會的關系,就是自己和父母關系的投射。”很多父母以為,給了孩子一個形式上的家,就是對孩子的愛。但其實,處在良好家庭氛圍的單親家庭中的孩子,比起處在父母爭吵和壓抑環境中的孩子,心里更有愛,待人接物也更加陽光。心理學大師榮格說:“父母對孩子最不好的影響,莫過于讓孩子覺得他們沒有好好過日子。”在最近的一檔綜藝《婆婆和媽媽》里,林志穎就曾說:“我永遠是夾在中間的那一個。跟爸爸在一起的時候,他會說一些媽媽的事情,跟媽媽在一起的時候,就會跟我們來訴苦,我真的受不了。”父母看似給了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因為他們的相互指責和抱怨,而內心充滿恐慌、極度缺愛的孩子,其實恰恰是“完整婚姻”的犧牲品。張柏芝有一句話特別讓人感動,她說:“家庭對我來說,不是分離,也不是結合,而是愛,可以有機會為你愛的人去犧牲,我覺得這是很大的福氣。”和謝霆鋒離婚后,她一個人帶著3個兒子,在她的養育下,3個孩子的性格都很好,生活得也很開心。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特別有靈性的生物,你愛或不愛他,他總能很深刻地感知。如果你真愛他,分開或者在一起,都不會影響你對他的愛,也不會影響他成為一個心底有愛的人。美國電影《少年時代》里,就講述了一對父母離異后,只跟母親一起生活,卻依然成長得很快樂的孩子的故事。父母的離婚,并沒有讓他們對孩子的愛有所減少,不僅沒有互撕,而且父親會定期來探望姐弟倆,并帶他們出去玩。遇到生日會、畢業舞會這些重要日子,作為父母的他們也會一起參加,從未缺席,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他們,此后也過上了幸福的人生。寫在最后
為什么寧愿犧牲自己的幸福,很多中國父母都執意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相信很多父母都會覺得,單親家庭的孩子,會受到外界的議論,甚至是歧視。還有一方面,父母擔心缺失了父愛或母愛的孩子將來性格上會有缺陷,會不幸福。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魯本斯坦通過大量研究發現:“孩子是否有性格孤僻和行為問題,根本原因不在于父母是否離婚,而是孩子從父母身上是否得到足夠的愛。”只要給孩子充足的愛,那么,孩子成長在單親家庭還是父母都有的家庭里,真的無所謂。一直以自律和敬業聞名娛樂圈的彭于晏,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也來自于單親家庭。因為人們從這樣一個,屢屢在網上曬出和媽媽一起的旅行照,陪姐姐一起辦展覽的陽光大男孩身上,怎么也找不到所謂單親家庭孩子的影子。童年的經歷,不僅沒有給他留下任何心理陰影,而且在魯豫的一次采訪中,他還坦言:“因為目睹了家中女性如何付出、努力、相愛相親,我從骨子里尊重和敬佩女性。”他說,母親年輕的時候,一個人打3份工,在上海開了十幾年飯店,獨自撫養3個孩子長大,母親是自己的偶像。靠著自己的努力,他考上了加拿大最好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后來又涉足演藝圈,總是對自己有著超乎嚴苛的自律,而且喜歡面對各自挑戰。一個人是否足夠優秀和成功,比起“父母雙全”這個標簽,他實際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氛圍其實更重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