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FOF
第一類,也是比較常見的,就是股票基金FOF策略。
顧名思義,這個策略的主要邏輯是以投資股票基金為主的。
我們知道,
· 基金會投資一籃子的股票,這相對于直接投資單個股票來說,分散了風險;
· 而股票基金FOF,則是投資一籃子的基金,相對于直接投資單個基金來說,風險又進一步分散了。
所以,這種類型的策略,比較適合普通投資者。
▼ 股票基金FOF,收益來源有哪些呢?
以仟上的股票基金FOF策略(點擊查看)為例,主要有6個收益來源。
(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最底層、也是最大的一個收益來源,是獲取股票市場自身的收益。
以中證全指為例,可以反映滬深市場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過去十幾年,歷史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0%-11%。
在此基礎上,第二個收益來源,是選股。
股票基金,會從全市場所有的股票里,挑出一部分盈利能力較好的來投資。
以股票基金總指數為例,可以反映A股全部股票基金整體收益情況。過去歷史長期年化收益率達到了14%上下。
再往上,第三個收益來源,是可以精選一些優秀基金經理,他們可以挑選出更優秀的一批上市公司來投資,擁有更好的歷史長期年化收益率,能達到15%~20%之間。
第四個來源,是通過分散配置不同的投資風格和再平衡,增厚投資的整體收益,同時降低持有過程中的波動。
此外,投資小而美基金,以及場內折溢價套利,也都是拓寬收益的來源。
更詳細的介紹,也可以點擊這3篇文章查看:
▼股票基金FOF,有哪些類型?
在具體運作的時候,股票基金FOF策略,也有不同的類型。
(1)底層資產:投公募VS投私募
對于私募基金來說,底層資產可以投公募基金,也可以投私募基金。
通常來說,投公募比投私募更穩健一些。
(2)投資范圍:買全市場VS買自家
· 全市場選基金:底層持有的基金品種來自于各個基金公司;
· 主要買自家基金:相當于把自家基金公司的產品打了個包。
我們在投資的時候,通常會傾向于前一種策略,也就是全市場選基金。
因為不同的基金公司,擅長的領域也會有區別。
比如說:
· 有的基金公司擅長價值風格;
· 有的基金公司擅長成長風格;
· 有的基金公司擅長消費醫藥;
· 有的基金公司擅長金融地產。
很少有一個基金公司,可以把所有的風格都做得很好。
通常基金公司在自己擅長的1~2個領域內,會做的比較好。
目標風險FOF
第二類比較常見的,是目標風險FOF策略。
這個策略里,股票和債券會有一個長期的平均比例。
投資的時候,會圍繞這個比例,進行配置。
配置方案里,比較經典的比例有80:20、70:30、60:40、50:50等。
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做好再平衡。
因為一開始配置好的比例,隨著股市漲跌波動,比例自然會發生變化。
于是,就需要進行再平衡,來恢復為初始比例。
比較常見的再平衡方式,有三種。
(1)定期再平衡
比如說50:50,每年重新再平衡一次。
簡單方便容易操作。但可能每年不一定有較大的變化。
或者一年中,先上漲又下跌,一年下來變化不大,但中途有較大變化。
(2)偏離度達到一定程度后再平衡
比如說,一開始50:50,之后隨著漲跌,如果比例達到60:40或者40:60,就觸發一次再平衡。
這種方式相比第一種定期再平衡,可以捕捉到相對的波動。
(3)按照估值再平衡
原理類似第二種偏離度,但不是參考價格,而是看估值。
比如低估的投資風格,配置比例高一些;高估的風格,配置比例降低。
或是股票市場便宜的時候,就多配置股票;股票市場貴了的時候,就多配置債券。
這也是巴菲特和他的老師格雷厄姆所常用的一種股債平衡策略。
例如美股在90年代末期,是一輪大牛市。巴菲特在90年代末期,配置了不少現金和債券類資產。
到了互聯網泡沫破裂、加上2008-2009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巴菲特大舉加倉低估的股票資產。
總結
FOF基金,投資的是一籃子基金,所以風險更低,比較適合普通投資者。
常見的FOF策略有:
后三種策略都有啥特點呢?我們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