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汝欽(生卒年不詳),字典和,號少云,今云南省昆明市人。清末民初云南名士。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第三甲第九十四名進士,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進士官至貴州龍里(今貴州省黔南州龍里縣)知縣。著有《滇云耆舊傳》一書行世。
施汝欽為孝子,因父母在六年間相繼去世,悲傷過度而去世,享年五十五歲。陳榮昌(今云南省昆明市人)為其寫的墓志銘云:
施汝欽“生三歲,見書即愛玩不釋手,及入塾,喜讀,異于群兒。成童后,再試不售,父母令改業,泣而請曰:'愿小假之,以待來歲。’來歲果冠童軍,補博士弟子員。甲午,登賢書。癸卯,捷南宮,用為黔中令。至則恥奔競,仍閉戶讀書,久之得權龍里縣,仿古循良之治,懸鉦堂皇,赴愬者擊之,則立出告以事,則立斷,他政類是。主于不擾,民大悅,胥役失利,則大恚,同僚忌者,陰助之,浮言大起,上官駭然,不顧也。歲滿,施以盜案忤上官,上官怒,遂罷歸,愈發藏書縱讀,雖疾未嘗廢。每聞佳山水,挾書往,且讀且游,意蕭然自得也,人目為'書癡’。先生則謂;'吾何癡?吾隱于書耳。’因自號曰'書隱’。辛亥國變,姓氏愈不顯于世云,君之自言如此。吾以所聞見證之,良不妄,君固納于言者,其論之篤也宣哉!君所著述,有《滇云耆舊傳》二十二卷、《醉經廬文存》若干卷、《詩草》若干卷、《志道錄》若干卷、《古詩源補》若干卷,藏于家。”施汝欽撰寫的五言律詩《哭張竹軒師》,表達了他對自己的恩師、石屏人張舜琴(字竹軒,曾任昆明訓導)為清廷滅亡殉節的感懷:“夫子儒宗望,幽居道獨尊。中原悲鼎沸,一死答君恩。官冷丹心苦,時危正氣存。無才慚宋玉,痛哭與招魂。”
圖片一簡介:圖右為經濟特科狀元袁嘉谷(今云南省紅河州石屏縣人),中為施汝欽,左為李坤(今云南省昆明市人)[在這張老照片上。在這張老照片上,三位同一年金榜題名的云南名士正襟危坐,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的照片,定格下了三人儒雅的風范。右首的袁嘉谷、中間的施汝欽都是一臉恬淡的微笑,左首的李坤還略顯拘謹。一位狀元,兩位進士并膝而坐,絲毫沒有金榜題名后的張狂,云南人的憨厚樸拙在照片上一目了然。
圖片一:圖右為經濟特科狀元袁嘉谷(今云南省紅河州石屏縣人),中為施汝欽,左為李坤(今云南省昆明市人)
施汝欽代寫李根源文集《曲石文錄》中《重刊中溪匯稿序》(注明“昆明施少云君汝欽代”,少云為施汝欽號)
施汝欽代寫李根源文集《曲石文錄》中《重刊中溪匯稿序》(注明“昆明施少云君汝欽代”,少云為施汝欽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