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賞藥】
唐·韋應物《餌黃精》
靈藥出西山,服食采其根。
九蒸換凡骨,經著上世言。
候火起中夜,馨香滿南軒。
齋居感眾靈,藥術啟妙門。
自懷物外心,豈與俗士論。
終期脫印綬,永與天壤存。
【藥談趣事】
從前,財主家有一個叫黃精的丫環。因不愿意做財主的小妾,深夜出逃時,被財主派的家丁追趕至懸崖邊,姑娘跳崖后被一棵小樹掛住了沒死,靠吃一種野草的草葉、草根活了半年多。消息傳開后,村里有個采藥老人讓姑娘帶著找到了那種草根,后來他把這種草根給病人吃后,病情減輕了,給老年人服用,身子骨越來越硬朗了。因為是黃精姑娘發現的這味中草藥,所以大家就給它起名叫“黃精”。
【百科識藥】
黃精的基源植物為百合科黃精屬多年生草本滇黃精Polygonatumkingianum Coll.et Hemsl.、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黃精Polygonatumcyrtonema Hua。
滇黃精,別名大黃精,根莖肥大,稍呈塊狀或結節狀膨大。莖高1-3米,頂端作攀援狀,葉輪生,無柄,每輪3-10枚,條形、條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并拳卷。花腋生下垂,通常2-4朵呈短聚傘花序,花梗基部有膜質小苞片。花被筒狀,通常粉紅色。漿果球形,成熟時紅色。
黃精,別名雞頭黃精,根狀莖圓柱形,節部膨大。莖圓柱形,直立,常部分枝。葉無柄,4-6枚輪生,線狀披針形,先端全卷或彎曲成鉤。花序常具2-4朵花,似成傘形狀。苞片位于花柄基部,線狀騙子橫行,具1脈。花乳白色至淡黃色,花被筒狀,上端具齒。漿果球形,成熟時黑色。
多花黃精,別名姜形黃精,根狀莖肥厚,通常連珠狀或結節成塊,莖高0.4-1米。葉互生,無柄,通常具10-15枚葉,葉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兩面無毛,凸起的葉脈5條。花序腋生,具(1-)2-7(-14)花,傘形,花被筒狀,淡黃綠色或綠白色。漿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
滇黃精分布于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黃精分布于長江以北各省區;多花黃精分布于陜西、河南及長江以南各省區。
【功效用法】
黃精以根莖入藥,具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的功效。用于脾胃氣虛,體倦乏力,胃陰不足,口干食少,肺虛燥咳,勞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軟,須發早白,內熱消渴。
偏方:治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黃精、黨參、淮山藥各50克,燉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