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鉆石平時小南和大家聊的也不算少,不過,若要問起不同顏色鉆石的成因,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通常來說,彩色的鉆石大多是因為其內部本身所含有微量元素。無色鉆由碳元素組成,所以看起來透明純凈,而有些鉆石中的微量元素會占據部分碳元素的位置,便產生了體色——以黃鉆為例,就是因為鉆石內部的氮元素代替了碳元素,才會呈現黃色。
當然,例外也有不少。比如粉鉆、紅鉆等,它們所呈現的色彩便是因為內部晶格發生扭曲而形成;再比如黑鉆的顏色,既可能是由于礦物內含物導致,也有可能是被染色等等。
下面小南就來和大家一一介紹。
從前,粉鉆顏色的成因一度成謎,后經科學證據表明,天然粉鉆的顏色是因其內部晶格發生扭曲而導致的。然而,由于極端的高溫和壓力造成晶格結構變形,高凈度的純粉色鉆石可謂是“千金難求”。同時,因為天然粉色鉆石的內部常含有結晶線,所以大多都有瑕疵。
就目前而言,關于紅鉆顏色的形成仍有疑問,但大多數人還是傾向于與晶體結構缺陷“脫不了干系”。誠然,紅色鉆石和粉色鉆石的顏色有時確實容易混淆,呈現色彩的濃淡皆因晶體塑形變形產生缺陷的程度不同。
紫色鉆石的顏色是由氫元素導致的,不過具體成因依然不明。紫羅蘭色的鉆石十分美麗,但是很可惜,目前世界上幾乎沒有純紫色的鉆石,即使有也僅僅是很小的顆粒。
藍色鉆石屬于IIb型鉆石,其色彩成因就是因為硼原子——即使只有碳原子十億分之一的硼原子,也會讓鉆石呈現藍色的色調。大家常見的IIb型鉆石是藍色到灰藍色,在這種鉆石的晶體結構中,所含的硼元素越多,藍色就越深。
GIA曾發布一篇文章,名為《天然綠色鉆石:一道美麗的謎題》。可見,天然綠色鉆石的色彩成因十分特別,和其他彩色鉆石比起來稱得上是“不一樣的煙火”了。
天然的綠色鉆石,其色彩是受到自然輻射而改變晶格結構而形成的,純綠色鉆石尤其稀有。大多數綠色鉆石色調淺、色度低,顏色不明顯且略帶灰色或褐色,并且,其色彩多局限于表面,很少延伸到整塊鉆石。
黃鉆的形成,是由于當鉆石中的氮原子取代了晶體中的某些碳原子時,鉆石開始吸收藍色和紫色光線,而呈現為黃色。
微橙、微淺橙、淺橙、中彩橙、濃彩橙、艷彩橙和深彩橙
橙色鉆石與黃鉆一樣,顏色的形成是受到內部碳晶體結構和氮元素的影響。
棕色鉆石雖然名氣不大,但人氣也不低。棕色與黃色相近,成色原因自然也和黃鉆差不離——大多數的棕色鉆石是在形成過程中曝光在氮中而形成了自己的顏色。
可能大家會覺得疑惑,白色怎么能夠被歸為彩鉆呢?事實上,小南在這里說的“白鉆”可不是大家平時所指的無色鉆,而是白色彩鉆——乳白色的鉆石。
白色彩鉆的顏色成因和黑鉆有些相似,都是由于內含物在“作祟”。白色彩鉆內有極其密集的亞微觀內含物,它們讓穿透鉆石的光線發生散射,于是鉆石的正面外觀便呈透明的乳白色。雖然很多人認為這是氮元素在起作用,但事實上,這些亞微觀內含物的本質并沒有確切的解答。
灰色鉆石的顏色很可能是因為它們大多含有很高的氫雜質元素而形成的。上面小南已經提到過,純正的天然彩色鉆石十分少見,大多數彩鉆都會包含一種、兩種甚至三種修飾色調,所以灰色調也常出現在藍色與綠色等鉆石中。
大多數天然黑色鉆石的顏色來自大量或微小的礦物內含物——如石墨、黃鐵礦或赤鐵礦,從而延伸到整顆寶石;還有一種可能是這些鉆石有許多裂縫或裂縫,由于石墨化而染成黑色。無論是哪一種,這些內部特征的濃度都是造成著色的原因。
事實上,天然黑色鉆石的實際體色可以從近無色到棕色或“橄欖綠色”,且通常是完全不透明的,擁有非常高的光澤感,正因為此,它們看起來幾乎呈現金屬般的外觀。
和很多寶石一樣,有些鉆石也能夠擁有變色效應,只是十分罕見。變色鉆石的主色有四種:綠色、黃色、棕色和灰色,常見的輔色包括棕黃、灰黃、灰帶黃、灰綠、棕綠等等。
目前,變色鉆石的成因仍然沒有科學上的解釋,雖然已經有一些科學家給出了不同的結論,但是都沒有受到完全認可。
圖片來源:GIA、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