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畫家羅春波
(雅昌藝術網訊)繼四年前的“物色”之后,羅春波經過深度的思考和水墨探索,再次帶來個展“秘色”。
學術主持:張渝
策展人:吳成貴
開幕時間:2019.1.11(周五)15:30
展覽時間:2019.1.11——2019.1.20
展覽地點:秦寶齋(碑林區順城南路西段66號)
主辦:
陜西省美術家協會
陜西省青年美術家協會
西安市美術家協會
西安中國畫院
承辦:秦寶齋
白露 132x32cm 紙本設色 2019年
靜靜的月河 172x44cm 紙本水墨 2016年
那時薄雪128x64cm 紙本設色 2019年
落落玄宗 69x44cm 紙本設色 2019年
秘 色
——羅春波的內存
張渝
喜歡一句詩:云中誰寄錦書來。
此句之妙,不在錦書,而在期盼、想象之中的“神秘”:誰寄錦書?期盼與想象中,世界因為秘密而美好。
然而,在談論“秘色”之前,我要簡單地說一句“物色”。
三年前,羅春波個展《物色》在西安美術館亮相,我寫了《物色——羅春波的技巧和想象》一文。文章開篇一段是:
“物色之動,心亦搖焉。
當所有的景物與聲色匯聚成《文心雕龍》的“物色”篇時,進入物色深處的鉆探,便成了藝術家隱秘的技藝。而技藝的奇妙在于它可以不動聲色地標識出一個藝術家在宇宙之中的位置。因為這個位置,內蘊在“物色”深處的詩性光輝向我們的整個身心發出微笑。所以,劉勰說,物色相召,人誰獲安?”
圣人洗心,退藏于密。
“物色”之后,羅春波發酵于“物色”中的“想象”開始放大。放大的想象中,時間開始回家。羅春波在“物色”中為人稱道的技藝也因之有了自己的窯變。秘而不宣中,一種我稱之為“秘色”的技藝與智性,靜靜地,嚴肅地,卻又神奇莫測地成長。它不是某種確鑿的手藝,而是身體與情感共謀之后的親密。它是一種氣氛,也是一種偶遇。
夢里云深 132x32cm 紙本水墨 2019年
一片空虛澄明寂 172x44cm 紙本設色 2019年
遠去的傳說 172x44cm 紙本設色 2016年
讓·波德里亞說,思想絕非他物,僅僅是一種幸運的巧合。
春波的幸運在于,他關于“氣氛”而非“趣味”的強調,有幾分是靈魂的動力,也有幾分是方向。這份幸運,讓春波在文人山水的底色中加粉點苔后,卻又保持了良好的呼吸。如此手法的美學落腳,我選擇“凝翫”這個詞。“翫”同“玩”。所謂“凝翫”就是專心把玩。李白在《金鄉薛少府廳畫鶴贊》中說:“凝翫益古,俯察愈妍,舞凝傾市,聽似聞絃。”
諸色之相,最堪把玩的莫過“秘色”。不過,把玩之中,聚了全身力氣的“凝”字,才是法眼。
“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從“物色”到“秘色”,是否也如此熱鬧,或許見仁見智。但我確定春波看到的是“慈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秘色”之“秘”,也在這里:不言。
惟其如此,“物色”之后的春波,沒有鑼鼓喧天,而是錦衣夜行,他“從奪來的時間里/失眠的時間里/在頭頂凝聚謎語的好時光。”
玄山秘境 漱石 135x68cm 泥銀紙-水墨年 2017年
一紙浮云薄如夢 69x45cm 紙本設色 2019年
云滿東山 138x68cm 紙本設色 2018年
不過,“凝翫”之中的“把玩”成分會不會小了氣局?畢竟沒有一個藝術家喜歡“小氣”這個詞。藍田日暖,良玉生煙類的詩家之景,也絕無置于眉睫之前的可能。但是,經久不散的秘密會彌補一切,生發一切。所有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都是有了秘密才有了美學意義上的玄妙。世界之大,不是因為已知的開闊,而是因為隱藏的未知的秘密。
因秘密而偉大,當然很好。但我們不能因此忽略了羅春波秘色之中偶有懷舊的精神食糧。在對故鄉和傳統的滴血認親中,春波發現了其他藝術家尚未注意的一些東西。情趣,情緒,意象,意境,等等。但我更喜歡“氣氛”這個詞。
蘇軾評柳宗元詩曰:“發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澹泊。”可是,柳宗元究竟是如何發?如何寄?蘇軾沒說。思來想去,或許還是“氣氛”二字。云霧繚繞繚繞中,柳宗元和羅春波都完成了自己的“秘色”。
讀者以及春波自己,看到我如此高調地評述一位年輕畫家,不是捏著一把汗,就是滿腹狐疑:羅春波的藝術有這么高?基于此,我必須給自己留下后路:不是羅春波的藝術已經到了可以比附柳宗元的境界,而是他秘色之中的語言氣氛已經漫山遍野。這種氣氛,云霧般從山谷到山頂,不為標高,只為存在。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云深不知處。
2018-12-22
羅春波簡介
羅春波,別署“一舟”,齋號“十七廬”、“東山房”,甘肅省靖遠縣人,青年山水畫家。西安美術學院山水專業碩士畢業,師從著名畫家、西安美術學院教授陳國勇先生。
現為西安中國畫院專職畫家、創評部主任,陜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陜西省青年美協理事,西安美術家協會理事,西安青年美協理事,陜西師范大學文學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