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許多人格特質分類法被提出來。其中多數只是人格特質清單,而且常常是基于人格心理學家的一種直覺。
在所有的人格分類中,艾森克的模型具有濃厚的生物學背景。艾森克1916年生于德國, 18歲時移民英國。盡管最初打算學習物理學,但是艾森克缺乏所需的基礎知識。因此幾乎是偶然的機會,他開始在倫敦大學學習心理學。1940年艾森克獲得博士學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成為倫敦莫茲里醫院新精神病中心的心理科主任。艾森克是個相當多產的心理學家,他大約出版了40本書,發表了700多篇文章。直至1998年他死于腦癌,艾森克一直是在世心理學家中被引用最多的人。
人格層次模型
艾森克提出了一種基于特質的人格模型,他相信這些特質具有高度的可遺傳性,且可能具有心理生理學基礎。艾森克認為,有三個主要特質符合這些標準,它們是內-外向性、神經質-情緒穩定性與精神質。將首字母合在一起的縮略詞PEN是很容易記憶的。
讓我們首先描述這三個高級特質。艾森克將每一個高級特質的概念放在其所屬層次的最高層。例如,外向性這一高級特質包含大量次級特質:好交際的、主動的、活潑的、愛冒險的、支配的等等。這些次級特質包含在外向性這一更高級特質之內是因為,它們彼此間共變的程度足以使它們負荷于同一個因素。典型的外向者喜歡聚會,有許多朋友,需要周圍有人可以傾訴。許多外向者喜歡惡作劇,表現出無憂無慮、輕松的態度,而且他們具有較高的活動水平。
反之,內向者喜歡獨自一人打發時間。他們喜歡安靜,熱愛讀書。內向者有時看上去冷漠,有距離感,但是他們通常會有少數幾個分享秘密的親密朋友。內向者比外向者更嚴肅,更喜歡按適度的步調做事。他們易于管理,喜歡常規的、可預測的生活方式。
神經質(N)這一特質由一組更細化的特質所組成,包括焦慮的、易怒的、感到內疚的、缺乏自尊的、緊張的、害羞的以及喜怒無常的。從概念上講,次級特質焦慮和易怒可能非常不同;然而,從經驗上講,感到焦慮的人也有易怒的傾向。這兩個特質實際上是聯系在一起,在人群中有共同發生的傾向,這再次證明了因素分析是頗有價值的一種工具。
神經質上得分較高者往往是自尋煩惱的人,常常焦慮與抑郁。神經質上得分高的人有睡眠問題,還會受許多心身病癥困擾。他們的一個特點是負面情緒過多。也就是說,面對日常生活的正常壓力,與得分低的人相比,神經質上得分高的人有更高程度的情緒喚起。在經歷這樣的情緒喚醒事件后,他們也更難恢復平靜。另一方面,神經質上得分低的人情緒穩定、鎮定、平靜,對壓力事件反應慢,而且這樣的人在痛苦事件后很快就能恢復正常。
第三個高級特質是精神質(P)。精神質包括諸如攻擊的、自我中心的、有創造力的、沖動的、缺乏同理心的和反社會的等次級特質。在對次級特質的分類中因素分析很有用。例如,因素分析顯示沖動性與缺乏同理心有共同發生的傾向,也就是說,不假思索就行事的人(沖動性)也往往缺乏站在他人角度看問題(缺乏同理心)的能力。
一個人為何不合群
典型的精神質上得分高的人是孤獨的,經常被其他人描述為“不合群的人”。因為他(她)缺乏同理心,所以可能會殘酷無情(男性在精神質上的得分幾乎比女性高兩倍)。這樣的人通常有虐待動物的經歷。例如,當有狗被車撞或者有人意外受傷時,精神質上得分高的人會大笑。他們對他人的疼痛和苦難沒有感覺,包括自己的親人;他們具有攻擊性,包括言語與肢體的攻擊,對所愛的人也是如此。精神質上得分高的人嗜好新奇與不尋常的事物,為追求新異會完全忽視危險的存在。他們喜歡捉弄人,常被描述為具有反社會的傾向。在極端的個案中,這類個體會表現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癥狀。
在實踐中,精神質量表可以預測許多引人注目的效標行為。與得分低的人相比,精神質上得分高的人更喜歡暴力電影,而且把暴力鏡頭評價為更令人享受,甚至更好笑。他們比得分低的人更喜歡令人不愉快的油畫或圖片。在馬基雅維利主義(與P高度相關)上得分高的男性(不是女性)持有混亂的、敵對的性態度。與得分低的人相比,他們更容易將性隱私泄露給第三方;在不相愛時裝作愛著對方;與嗜酒者保持性伙伴關系;甚至有報道說他們會強迫他人與之性交。精神質上得分低的人更具有虔誠信奉宗教的傾向,而精神質上得分高的人對宗教或多或少有些冷嘲熱諷的態度。最后,精神質上得分高的人容易陷入嚴重的、威脅生命的事件中,比如暴力與犯罪活動。
你也許會料到,艾森克對這些高級特質,特別是P維度的命名已經引起了一些爭議。事實上,有人建議對“精神質”更準確、更合適的命名應該是“反社會人格”或“精神變態人格”。不過,忽略其命名問題,精神質維度在常規的人格研究中常作為一個重要特質而出現。
現在讓我們深入探討艾森克分類系統的另外兩個方面:層次結構和生物學方面的基礎。
層次結構和生物學基礎
在艾森克層次模型結構中:每一個高級特質處于頂層,次級特質處于第二層。每一個次級特質又包含第三個水平,即習慣化的行為。例如,好交際的這一次級特質包含的習慣化行為可能是打電話閑聊,也可能是經常與其他同學一起喝咖啡來消遣時間。因此,次級特質可能包含不同的習慣化行為。
在層次結構的最底層是特定的行為(例如,我和我的朋友在電話里聊天;早上十點半我與朋友喝咖啡聊天)。如果許多的特定行為經常重復出現,這些行為就會成為第三水平的習慣化行為。習慣化行為聚類,形成第二水平的次級特質。再由次級特質聚類形成頂層的高級特質。層次結構的優點是:在精確的網狀系統中,對每一種與人格有關的特定行為進行了定位。因此,第四水平的特定行為“我在聚會上瘋狂地跳舞”在最高水平上可以被描述為外向的;第二水平上可被描述為好交際的;在第三水平上則是指具有定期參加聚會的習慣。
艾森克人格分類系統的生物學背景中有兩個方面對理解模型至關重要,即遺傳力和可以確認的生理基礎。對艾森克來說,人格“基本”維度的重要標準是它應具有相當高的遺傳力。行為遺傳學的證據證實,艾森克分類的三個高級特質,即內-外向性、神經質和精神質,都具有中等程度的遺傳力,許多其他人格特質亦是如此。
基本人格特質的第二個生物學標準是:它應當具有可以確認的生理基礎,即可以在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中找到與特質相對應的成分,并且假定它們是產生這些特質的因果鏈的一部分。在艾森克的表述中,外向性與中樞神經系統的喚起和活動相聯系。艾森克預測,內向的人會比外向的人更容易被喚醒(即更多的自動反應)。相應地,他提出神經質與自主神經系統的不穩定(可變性)程度有關。最后,精神質上得分高的人被預期有高水平的睪丸激素和較低水平的單胺氧化酶(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
總之,艾森克的人格分類有許多顯著的特點。它的層次結構從高級特質開始,其下包含次級特質,次級特質又包含特定行為。層次結構系統中的高級特質已顯示出具有中等的遺傳力。而且艾森克試圖將這些特質與生理機能聯系起來,這是大多數人格理論所沒有的重要分析層面。
除了這些值得贊美的優點之外,艾森克的人格分類也有一些局限性。第一,許多其他的人格特質也表現出中等的遺傳力,而不僅僅是外向性、精神質與神經質。第二,艾森克可能在他的分類中遺漏了一些重要的人格特質,而這是其他人格心理學家,比如卡特爾、戈德伯格、考斯塔與麥克雷等所爭論的焦點。
?。ū疚恼浴度烁裉刭|:當代人格心理學教材》一書,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當你每一次要取勝,當你每一次要實現目標,并沒有一條清楚的道路擺在你面前,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但只要你主要的目標都實現了,你的自信程度就會隨之提高。
――維亞康姆集團創始人
薩默?雷石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