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華夏五千年歷史涵養,萬里錦繡河山傳承,蘊育的人文精粹燦若星辰。其中,沿襲了大國工匠智慧的中式古建筑,歷經千百年時光淬煉與時代演繹,已擁有自己的性格和靈魂,成為中國的國粹之一。中國傳統建筑形態所承載的是文化,一個民族對智慧和美感的追求,是對傳統文化和生活形態的一種認可。
以合院,見中國——中式建筑封面
“以類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義》
合院,是中國漢族傳統圍合式建筑形態,中國國粹建筑,傳承3000多年建筑禮序空間。體現“天人合一”、“藏風聚氣”的傳統建筑哲學思想。合院建筑作為中國建筑領域的藝術大成,遍布于漢代的畫像磚、唐代的敦煌壁畫、宋代的《清明上河圖》;遍布于從北至南堪稱歷史符號的眾多古建筑,江浙“四水歸堂”、徽州“馬頭墻”民居、廣東“廣廈連屋”、云南“一顆印”建筑等皆為合院,堪稱中式建筑封面。
合院建筑,作為一種最具安全感與功能屬性的建筑布局,體現出傳統人居文化內涵,成為最典型的中國居住形態,承載華夏數千年的文明,宗法禮序,中軸造詣,它所體現的居住文化,正是以中國傳統為核心的家族禮序,與家國天下的情懷共鳴。
合院建筑回歸,中華文化復興。融創·海上桃源,沿襲“桃源系”正統血脈,頂禮中國民居至高形態,雅集中國六大經典園林精髓,極盡江南風韻,四方圍合,一門一戶,見天見地……庭院圍合而居,通透的空間開合,靜謐的庭院布局,遇墻造窗,窗藏于景。將庭院融合至現代人居的清幽生活中,閑庭雅居,布置自由,隨心打造專屬于自己的桃源心居境界。
以合院,鑒天地——圍合天地之居
“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莊子《文子·自然》
合院,所呈現出的是一種“安居之世俗生活”與“浮生于環宇世界”兼容并蓄的東方生活意境:宅之地界,多為方形或長方形,由房屋占據;中間鏤空,于天敞開;上通天,下接地。
融創·海上桃源之東方合院 ,南庭北院,四方圍合,山水環繞,圍合中式宅院優雅意境。以宅圍院,將天、地、人、己納入其中,以圍合的格局來體現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推門而出可仰望藍天,看庭前花開花落,觀天地云卷云舒,此謂天合地合;親人之間,溫情脈脈,融親納情;鄰里之間,歡愉分享,往來寒暄,互相照應,這是人合;閑庭散步,望云望月,藤前澆花,身心悅動,這是己合。
傳承中式傳統文化禮序空間,追求“和而不同,各得其所”的棲居體驗,牽引、聚合鄰里關系。一圍合院,一方天地,既藏著天高云淡的寰宇天地,亦蘊含中式人居文化回歸,重回院落好時光。
以合院,建禮序——院落世家生活
“要需門庭雅潔,室廬清靚,亭臺具曠世之懷,齋閣有幽人之致,又當種價目怪萚,陳金石圖書,令居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游之者忘倦。”——文震亨《長物質》
中國人講究以人為本,追求長幼有序、親疏有分、互敬互愛,中式合院自然也符合這種精神追求。因此,合院在院落格局上,從院落的功能、形態、空間三方面出發,將居住倫理、生活秩序、融親納情融入院落語言,將東方居住追求的內斂靜謐與縱情開放相結合,以庭院為核心,空間轉承開合,各門各戶隨之展開,契合傳統世家大宅的營造法則,讓庭院與建筑相融,營造出庭院深深的詩畫意境。
街巷睦鄰
合院內巷、道、廊、橋悠然串聯,屋宅安定圍合,鋪呈鄰里層層遞進,錯落有致的溫馨院落生活情境;承載塞上江南的人居生活,重塑宜人空間尺度和親切場所氛圍,使院落與這塊詩情畫意的土地水乳交融。
三重遞進
中心庭院——組團花園——住宅庭院,三級景觀之間以街道景觀及巷道景觀相聯系,共同構筑三進園林謐境,通過院、廊、亭、臺不同建筑形式的互為補充,重塑國人骨子里的院子情結,傳承中式傳統文化禮序空間,牽引、聚合鄰里關系。
宅院相融
林中有宅、宅中有園,園中有院。在外糅合了蘇式園林精髓,設亭建廊、疊山理水、飼鳥養魚,盡顯中式別雅;于內深入探究居住情懷,融親納情,琴棋書畫,盡享文雅之樂趣。在外與友鄰共享一院繁華,對內與家人靜候一室佳蔭。
今日,城市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卻又千篇一律、過目即忘,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差異日益減少。在這些鋼筋混凝土建筑的空間里早已沒有與我們內心相呼應的東西。合院,是凝練千年的大國工匠打造與人文生活凝練出的最具東方審美意趣與生活情趣的典范代表。凝練千年國人之審美意趣。一戶一世家,一院一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