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詩詞知識第十三講
【寫詩的各種禁忌】
一、押韻八戒法
1、戒凄韻
俗亦稱“掛韻腳”,謂所押之韻,與全句意義不相貫串,而勉強湊合也。如唐詩“黃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為浮字,便為湊韻。初學最易犯此,所當切戒。
2、戒落韻
落韻者,出韻之謂也。如一首詩中,通體全押一東韻,而一字忽押二冬韻。一東與二冬,雖古韻可通,然用諸古體詩則可,用諸今體詩,即為落韻。學者宜慎之。
3、戒重韻
一字兩義而并押之,謂之重韻。如耳為五官之一,又為語助辭。干為干涉之義,又可作干戈解。一詩中兩義同押,前人間亦有之,但初學終以不犯為是。
4、戒倒韻
倒韻者,將二字顛倒以就韻之謂也。如古詩“新書置后前”句,易前后為后前,即所謂倒韻也。然此二字于詞義尚無礙,不妨倒用。若強山林樹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覺不通矣。
5、戒用啞韻
作詩當擇聲音響亮之韻押之,自然音調高超;若用啞韻,則非但詞句不挺,即全詩亦因之萎弱矣。
6、戒用僻韻
僻韻又名險韻,如一先韻之字,訓輕舉;二蕭韻之釗字,訓遠。單字只義,用之易近湊合。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與題適相切合者,則亦不妨押之。
7、戒用同義之韻
一韻中有數字同義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陽之芳、香,十一尤之憂、愁,意義皆同,若一首詩中并押之,未免重復可厭。
8、戒用字同義異之韻
字有實字虛用者,亦有虛字實用者。如一東韻之風字,不當作風刺之風字押。四支韻之思字,不當作意思之思字押。若誤用則便有出韻、失粘之弊,初學最宜審慎。
二、章法
1、重字 重字損傷詩的意境,所以要回避。,但是重字用法如疊字,頂真格,同一句回環等,又或同一詩中兩字用法意義不同,又或不損傷意境,可以重字!例如:“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山外青山樓外樓”“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馬致遠的《秋思》,"夕陽西下"與"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與"小橋流水人家"等等。
2、一句之內不能出現同音。兩個字聲母韻母都一樣或相近,如"隔葉黃鸝空好音"若為"隔葉黃鶯空好音",因"鶯"(ying)"音"(yin )相近,最好避免。
3、避免同義字相押。如一首詩中同時使用"花"、"葩","芳"、"香"等。
4、忌“詩眼”模糊。一首詩看來平淡而其中若有“頂峰”句,則變平淡為崛奇。詩眼,不論是虛是實,乃描繪意境思維形象的關鍵。因此下字須響須沉須穩。下面說一下如何辨析詩眼: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
如:陸游《書憤》中頸聯:“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許塞上長城、滿腔報國熱忱卻一直到老仍報國無門的深重的悵惘與悲憤,讀之令人扼腕,準確深刻地點明本詩主旨――抒寫悲憤之情。
如白居易的《長相思》上闋:“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闋的詩眼。讀完前三句,尚不足為奇,就寫兩條河在流,流到瓜洲的一個古渡頭,但一讀出“愁”字,詞意就陡然變化,山水含愁,萬物齊悲,主人公的哀愁彌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點醒全片,產生了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如: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本詩詩眼是“怨”。從結構上看,“怨”緊承上句,使滔滔沅湘意蘊深長,既寫出了江水的長流不盡,也寫出了屈子深重的哀愁;“怨”又領起后兩句,既讓眼前的秋風與楓葉景中含情,又讓人聯想起屈原筆下的秋風與楓葉,讓人體會到屈原詩中濃重的“怨情”。從詩歌形象上看,一“怨”字讓屈原不被理解、遭讒見謫的哀怨形象立于我們眼前。“怨”字還流露出作者面對屈原廟無盡的懷念和憑吊之意。
5、忌上下聯風馬牛不相及。就是指上下聯各自說的事物事理毫不相關,。無法使一首詩成為一個整體來表達全聯的主題(中心)思想。
三、孤平和三平調
1、孤平是律詩(包括長律、律絕)的大忌,所以詩人們
在寫律詩的時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詞曲中用到同類的句子
的時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一字必須用平聲;
如果用了仄聲字,就是犯了孤平。因為除了韻腳之外,
只剩一個平聲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
這個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也叫犯孤平⑦。
在唐人的律詩中,
絕對沒有孤平的句子。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仄聲,
另有一種補救辦法,詳見下文。
━━━━━━━━━━━
①勝,平聲,讀如升。簪字有zān、zēn兩讀,分入覃、侵兩韻,
這里押侵韻,讀zēn。字下加圓點的都是入聲字。下同。
②那,平聲。 ③教,平聲。 ④漫,平聲。 ⑤失粘有廣義,
有狹義。廣義的換粘指一切平仄不調的現象。
狹義的失粘就是這里所講的。 ⑥燕,平聲。
⑦注意:犯孤平指的是平腳的句子;
仄腳的句子即使只有一個平聲字,也不算犯孤平。
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媼家》:“我宿五松下”,只算拗句,
不算孤平。又指的是“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
至于象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陽》“八月湖水平”,
那也是另一種拗句,不是孤平。
2、詩句中如果最后三個字全都是平聲字,就叫做三平調。這是寫格律詩的大忌。是決不允許出現的。但在寫古體詩時,卻有意多出現,以示與格律詩相區別。如杜甫的《歲晏行》中如下的詩句:“莫徭射雁鳴桑弓、汝休枉殺南飛鴻、割慈忍愛還租庸、好惡不合長相蒙、此曲哀怨何時終”,最末三個字都是平聲字,這就是三平調。
四、對仗三忌。
1、同字相對。
上下句同一字序位置不能同字,同字必同聲,同聲必然失對。就是說,同字不能相對。
如崔顥的《黃鶴樓》前半首: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首句第五、六個字和第二句第五、六個字都是“黃鶴”兩個字,不合要求而失對。
2、雷同。
指頷聯與頸聯的對仗方式相同。雷同了就造成音律重復呆板。這里是指句子的音節結構。初學律詩者最易染雷同癥。
根據律詩的音節結構特點,若頷聯是三個雙音節后是一個單音節,則頸聯應是兩個雙音節后是一個單音節,句尾又是一個雙音節。
下圖所示是規范的對仗方式。
頷聯: △△  △△  △△  △
△△△△△△△
頸聯: △△△△△△△
△△  △△  △  △△
頷聯:  △△△△△△△
△△  △△  △  △△
頸聯: △△  △△  △△  △
△△△△△△△
如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燭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頷聯的“絲方盡”、“ 淚始干”是一個單音接著一個雙音節,頸聯的“云鬢改”、“月光寒”則是一個雙音節接著一個單音節。
又如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頷聯的“蕭蕭下”、“滾滾來”是一個雙音接著一個單音節,頸聯的“常作客”、“獨登臺”則是一個單音節接著一個雙音節。
又如何會云《緬懷郭隆鈺主任》:
嘆翁謝世兩年長,
回想音容暗自傷。
書法遒雄呈特色,
詩風純樸出奇章。
古瓷新究華章著,
珠巷深研功德彰。
一代賢才長已矣,
令人奮發逐秋光。
頷聯的“呈特色”、“出奇章”是一個單音接著一個雙音節,頸聯的“華章著”、“功德彰”則是一個雙音節接著一個單音節。
雄州詩人朱道勤的七律《漓江詠》:
夢索漓江了愿游,
纏身俗事頓時休。
青山化凈千般惑,
綠水沖消萬種愁。
拓闊胸襟舒壯志,
放開眼界覓良猷。
神奇故事傳佳話,
善惡忠奸豈共舟。
頷聯的“千般惑” 、“萬種愁 ”是一個雙音接著一個單音節,頸聯的“舒壯志” 、“覓良猷”則是一個單音節接著一個雙音節。
再如麥友德《春日書感(七律三首)》之二:
喚起花魂與鳥魂,
春風今又到柴門。
藍衫彩袖燈前影,
紅樹青山月下痕。
劫后心情思故壘,
戰爭笳鼓動江村。
高堂無恙妻兒健,
得其窮通且語論。
頷聯的“燈前影”、“ 月下痕”是一個雙音接著一個單音節,頸聯的“思故壘”、“動江村”則是一個單音節接著一個雙音節。
而下面麥友德《春日書感(七律三首)》之一則“雷同”:
寂寞難銷楚客魂,
何時彈鋏入朱門。
低徊往事成陳跡,
檢點征衣剩酒痕。
入目瘡痍還處處,
撩人笙管自村村。
年來我亦清閑甚,
世態時從酒里論。
頷聯的“成陳跡”、“剩酒痕”與頸聯的“還處處”、“自村村”都是一個單音接著一個雙音節。這就顯得聲韻平曲板滯。
3、合掌。
指對句意義相同,同義詞或近義詞相對。應避免。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麗辭》說:“故麗辭之體,凡有四對: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正對為劣。言對者,雙比空辭者也;事對者,并舉人驗者也;反對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對者,事異義同者也。”所謂“四對”,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言對不用典故,事對則用典故;詞義相反或不同為反對,詞義相同或相近為正對。“理殊趣合”是一條很寶貴的詩歌藝術創作經驗。其一經南朝劉勰所總結,則廣為頌傳,為歷代詩文論家所推崇。什么叫“理殊趣合”?就是用不同的道理去說明或表達一個趣意。是為反對。而正對呢?從字面上看,上下聯雖然講的是兩件事,但因其兩句意思相同或相近,這就顯得內容貧乏,表述呆板。故有“合掌”之說,歷來詩家稱其為詩之大忌。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杰出的語言學家、散文家和詩人王力說:“出句與對句完全同義(或基本上同義),叫做‘合掌’,更是詩家的大忌。同義詞相對,似工而實拙。《文心雕龍》說‘反對為優,正對為劣’,同義詞相對比一般正對自然更‘劣’。”如“中華” 、“赤縣” 、“九州” 、“神州” 、“華夏”等均指中國,故不能用來對仗。“想”與“思” 、“共”與“同”亦然。猶如“父”可與“娘” 、“兄” 、“兒” 、“孫”等對仗,但不能與“爹”對仗。
五、失粘 、失對
律詩的平仄有“粘對”的規則。
對,就是平對仄,仄對平。也就是上文所說的:
在對句中,平仄是對立的。五律的“對”,只有兩副對聯的形式,
即:
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對”,也只有兩副對聯的形式,即:
⑴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用韻,則首聯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對立的。
由于韻腳的限制,也只能這樣辦。這樣,五律的首聯成為:
⑴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聯成為:
⑴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聯出句第二字的平仄
要跟前聯對句第二字相一致。具體說來,要使第三句跟
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合乎這個規則的。
試看毛主席的《長征》,第二句“水”字仄聲,第三句“嶺”字
跟著也是“仄”聲;第四句“蒙”字平聲,第五句“沙”字跟著
也是平聲;第六句“渡”字仄聲,第七句“喜”字跟著也是仄聲。
可見粘的規則的很嚴格的。
粘對的作用,是使聲調多樣化。如果不“對”,
上下兩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兩聯的平仄又雷同了。
明白了粘對的道理,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長律的平仄。
不管長律有多長,也不過是依照粘對的規則來安排平仄。
違反了粘的規則,叫做失粘⑤;違反了對的規則,叫做失對。
在王維等人的律詩中,由于律詩尚未定型化,還有一些不粘的律詩。
例如: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 ··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 ··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⑥
這里第三句和第二句不粘。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形非常罕見。
至于失對,就更是詩人們所留心避免的了。
由于韻腳的限制,也只能這樣辦。這樣,五律的首聯成為:
⑴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聯成為:
⑴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聯出句第二字的平仄
要跟前聯對句第二字相一致。具體說來,要使第三句跟
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明白了粘對的道理,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長律的平仄。
不管長律有多長,也不過是依照粘對的規則來安排平仄。
違反了粘的規則,叫做失粘⑤;違反了對的規則,叫做失對。
在王維等人的律詩中,由于律詩尚未定型化,還有一些不粘的律詩。
例如: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 ··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 ··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六、做法立意
1、五忌
格弱:詩貴格調高古自然,句句無懈可擊,否則即為格弱。《李希聲詩話》曰:“薛能,晚唐詩人,格調不高而妄自尊大。有《柳枝詞》五首,最后一章曰:‘劉白蘇臺總近時,當初章句是誰推。纖腰舞盡春楊柳,未有儂家一首詩。’自注云:劉白二尚書,繼為蘇州刺史,皆賦楊柳枝詞,世多傳唱,但文字太僻,宮商不高耳。薛能大言如此,今讀其詩真堪一笑。劉白之詞,則絕非薛能可及。劉之詞曰:‘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長安陌上無窮樹,惟有垂楊管別離。’白之詞曰:‘紅板江橋青酒旗,館娃宮暖日斜時。可憐雨歇東風定,萬樹千條各自垂。’其格力風調,豈薛能所可彷佛。”于此可知格調之不可不講也。
字俗:詩中下字須有來歷,尤以典雅為貴,否則即為字俗。但古來詩人,亦有詩中用俗字者,如老杜詩云:“峽口驚猿聞一個”、“兩個黃鸝鳴翠柳。”又“樓頭吃酒樓下臥”、“梅熟許同許老吃”。詩中之“個”字“吃”字,均俗字也。今讀之不覺其俗,而只覺其佳。此則在于善用之耳。若初學則功夫未深,終以不用為是。
才浮:詩貴含意不盡,藏才不露,否則即為才浮。如白樂天《宮怨》云:“淚滿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又王昌齡《宮怨》云:“二詩用意,何等含蓄。
理短:詩貴理由充足,不可牽強,否則即為理短。如張繼詩云:“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則佳矣,但夜半非撞鐘之時。①又白樂天《長恨歌》云:“峨眉山下少人行”,峨眉在嘉州,與幸蜀全無交涉。又嚴維詩云:“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雖描寫天容時態,融和駘蕩,如在目前,但夕陽遲不獨在花塢,春水漫不僅限柳塘也。此皆謂之理短。
意雜:詩意須如聯珠貫串,一線到底。若一詩之中,上句談天,下句說地;或前聯吟花,后聯詠草,意義絕不相關,即為意雜。是亦學者所宜深戒也。
2、五戒
戒譏訕:古來謔語嘲歌,大都輕薄者之所為,及讀韓昌黎贈張曙詩,有“久欽江總文才妙,自嘆虞翻骨相屯”二句,以江總之奸佞比曙,似是昌黎失檢。故贈送之詩,宜借古人之才華位望相似,否則稍一不慎,受者即疑為有意譏訕,銜恨報復,卒無已時,可不戒哉。
戒諂諛:昔杜子美贈鄭諫議詩,只贊其詩詞,不言其諫諍,斯為不諂。又贈鮮于京兆詩,但美其文章,不論其武略,斯為不諛。不諂不諛,最關人品,然盡有對于貴官顯者,加意頌揚,及時過境遷,驟然失勢,昔日應酬之作,適成株累之由。詩人似此者頗多,切不可輕蹈此習也。
戒鄙俗:鄙在立意,俗在造句。凡稍有氣骨者,或不肯自蹈卑鄙之弊,俗則非著意鍛煉,即未能免。如張引曹唐《病馬》詩:“一朝千里心猶在,未敢潛忘秣飼恩。”言其為乞兒語,亦惡其鄙耳。白香山長于敘事,求解老嫗,遂加以“俗”之一字。觀此,則鄙俗之病,古人尚未能免,而謂學者可不留意乎?
戒纖褻:一字至九字詩,雖曰舊格,終近游戲。至地名、人名、藥名、數目諸體,則纖矣。西昆、香奩,專詠艷情,《唐詩別裁》屏而不錄,懲其褻耳。初學作詩者,最喜吟風弄月,墜入魔道,心術日非,此尤不可不力戒也。
戒剽竊:釋皎然謂詩有三偷。其上偷勢,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語。周以言偷唐人詩云:“海色晴看近,鐘聲夜聽長。”較原詩只改“雨”字為“近”字,“潮”字為“長”字而巳。黃魯直偷李白詩云:“人家圍橘柚,秋色老梧桐。”較原詩只改“煙寒”為“家圍”二字。此皆不免蹈偷語之病。初學作詩,脫胎猶非所宜,況剽竊乎?戒之慎之!
3、有人說"詩忌說理",應當說,詩歌不要生硬;詩忌費詞o故可省o直接寫新的動態;
4、含蓄:說一不二,直白淺露,毫無含蓄蘊藉之致。這是作詩之忌。《滄浪詩話》曰:"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詩是言志抒情的藝術,重在表達情致,展示意境,使讀者涵詠體味,感同身受。
古人有"言不盡意"之說,語言本來是傳達思想情感的工具,但有些微妙的思想情感,卻不能為語言所曲折盡傳;有時一顰一笑,一個流盼,一個手勢,其所包含的情意往往比直接說出來的不知豐富多少倍。簡練而傳神地勾勒幾筆,點到即止,極富于暗示性,意在言外,使人涵詠想象而得之。"相視而笑,莫逆于心","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在無言的對視中,彼此的情意都已心照不宜了。
詩歌以抒情見長,詩人深知語言的表達功能和不足之處,他不但力求以言傳情,而且善于因難見巧,把"言不盡意"這一語言的表達缺憾,化為"心頭無限意,盡在不言中"的抒情技巧,這種技巧就是通常所說的含蓄。詩的含蓄美,在某種意義上正是一種"不言之美"。
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峰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只不過就眼前景物略施點染而已,不言離思,而別意之深長已悠然不盡。
5、興:這里說講不是賦比興的手法問題。而是另外一層含義,孔子曰:“興于詩,立于禮",即詩必需以禮為規范;是講詩歌在“修身”方面的教育作用。所以,作詩也一定要從積極角度出發,忌借題發揮,打擊諷喻,從一個寬厚的角度出發。目前網絡詩壇上還是存在一些不好的風氣,不得不另外提一下。
6、引用:之戒有十:曰不可硬K人口,曰不新,曰差e不串,曰直置不宛
七、其它
1、律詩四忌
不工 律詩最重對偶,茍對偶之句配搭不勻,便不工矣。
不貫 律詩以第一聯為起,第二聯為承,第三聯為轉,第四聯為合。茍不知起承轉合之層次,而兩兩相湊,便不貫矣。
不自然 律詩于立意、造句、煉字、修辭諸法,在在皆當研究,茍其徒重對偶,于詩之意義詞句生拍硬截,便不自然矣。
不典雅 律詩宜善于運用古典,若只將迎眸、屈指、好將、從教稱字,鋪張字面,便不典雅矣。
2、絕詩四忌
可加可減 如五絕之詩,加二字為七絕;七絕之詩,減二字為五絕之類。
可多可少 如一詩之中,一意分為四句,或四句仍歸一意之類。
可彼可此 如詠梅之詩,可移而詠菊;詠山水之詩,可移而詠風月之類。
可上可下 如七絕仄起押韻之句,與第四句同為仄仄平平仄仄平。茍其不分層次,上句與下句可以互易之類。
3、……
(注:有些禁忌在前面的講座里已經講過,這里不再累絜)
本講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古典詩詞的聲韻美——《中國古典詩詞的美感與表達》之八
五律格式
近體詩基礎知識
學寫詩詞
《怎樣才能寫好詩》(下)
山居妙聞:香菱學詩第一“引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安市| 辽阳县| 英德市| 西林县| 房产| 东乌珠穆沁旗| 鄂尔多斯市| 河池市| 永泰县| 临颍县| 高青县| 正阳县| 德惠市| 霸州市| 米泉市| 抚宁县| 凤翔县| 鄄城县| 定州市| 广安市| 新化县| 融水| 亚东县| 聊城市| 旺苍县| 登封市| 天台县| 松滋市| 漯河市| 蕉岭县| 涞水县| 怀安县| 潜山县| 康马县| 广河县| 阳朔县| 定西市| 临江市| 铁力市| 庄河市| 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