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國,其始祖是黃帝子孫中一脈,商朝時,被封為一國諸侯,其國在今山西鄉寧縣,商朝末年,其領導人在朝中為大臣,與西伯姬昌、九侯并列為 三公 。商紂王看中了九侯的女兒,娶為妃子。但九侯的女兒性情端莊,不愿陪伴紂王作那些荒淫無恥的勾當,紂王一怒之下,殺死了九侯父女,還把九侯做成肉醬。鄂侯見九侯死得冤枉,便同紂王拒理力爭,結果也被殺死。
西周初年,鄂國的故地被晉所并,遺族南遷到河南南陽北,仍叫鄂國。因受楚的威脅,于西周中葉,又南遷到今湖北鄂州市城區東,仍叫鄂國。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79年),鄂侯姞馭方率東夷各國叛周,向北進攻至河南沁陽地區。周王室令楚進攻鄂國,楚子熊渠趁勢攻破鄂之首都,鄂侯不得歸,遂都沁陽。后來被姬周大將姬禹所滅。
楚攻破鄂國后,熊渠封其中子熊紅為鄂王。都城在今湖北鄂州市城區東。熊渠卒,熊紅嗣位,仍居鄂;傳六王至熊咢猶居于此,為楚之國都。前770--前476年,春秋時為楚之別都。楚共王熊審封其三子子皙為鄂君。前323年(楚懷王六年),懷王封其弟啟為鄂君。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廢滅楚,廢封國置鄂縣。
河南省南陽市發現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鄂國貴族墓群出土100多件青銅禮器,其中有38件刻有銘文,最長的銘文20多字,為解讀西周晚期鄂國歷史提供了重要實物和文字資料。在第一階段發掘的20座墓葬中,至少有四代鄂侯埋葬在這里。一樁歷史懸案由此解開:可以確定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鄂國并未消亡,而是存在于南陽,還具有一定的實力和影響;鄂國地望(指名門貴族所特有的標志其身份的籍貫)就在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