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記筆記的目的
1、加強記憶,便于復習
記筆記最基礎的目的就是加強記憶。在抄寫內(nèi)容時,會加強我們對內(nèi)容的感知和記憶效果。
2、提高注意力
課堂筆記可以防止溜號走神,集中注意力。但應該處理好聽課和記筆記的關系。
3、便于復習
筆記記下來的都是課堂上的重要知識點,是課本濃縮后的精華,以后復習時可以加快效率。
二、記筆記到底要記什么
1、記框架
記筆記不是不分主次,照抄課本內(nèi)容或者是老師課堂上所說的全部內(nèi)容,而是記錄綱要和重點部分。將知識點濃縮,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2、記思維
什么是記思維?一是記老師課堂上所說的解題思路、答題技巧,二是記課后自己對于這一章節(jié)內(nèi)容的梳理與總結(jié)。做到針對每一個不同章節(jié)、不同知識模塊或體系,都有自己的心得與感悟。
3、記錯題
日常學習中,很多同學上課時都會認真記筆記,但是卻往往會忽略了課后筆記。課后筆記應著重關注日常練習或者考試中出現(xiàn)的錯題,或者自己認為容易出錯的知識點。
三、記筆記的誤區(qū)
誤區(qū)1:筆記就是抄板書
記筆記不是照著老師的板書,一字不漏的抄下來。課堂時間有效,照抄板書,往往會顧此失彼,忽略了老師所說的內(nèi)容。
誤區(qū)2:筆記從不回顧
不少同學把記筆記當成一種任務,寫完之后,就放置在一邊,很少會拿筆記出來復習。這就失去了記筆記的初衷。
誤區(qū)3:筆記不做更新
筆記應該是在不斷的復習和鞏固中,不斷進行補充和更新的。如果有必要還需要你再拿出新的筆記本,進行專題的凝練。
四、常用的高效筆記法
1提綱筆記法
提綱筆記法是學生日常記筆記最常見的一種方法。邏輯性很強,要點明確,層次清晰,便于復習。但無法在非常有限的空白處添加或修改已有的筆記內(nèi)容。
如何使用:
把最籠統(tǒng)的分級從頁面的最左邊寫起,然后根據(jù)分級依次縮進,同時可使用數(shù)字(如一,1)或字母(如A,a)等輔助分級。
標記出能夠喚起你記憶的關鍵詞語。
根據(jù)筆記內(nèi)容,撰寫一份摘要,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
2圖表筆記法
對于那些能夠劃分為類別(如日期、事件、影響、相似度、優(yōu)/缺點等)的主題知識和信息來說,圖表方法非常有用。適用于記錄歷史等時間節(jié)點較多的學科,比如記錄同一年代,中國史與世界史的重要事件,可以對比關聯(lián),加深記憶。
如何使用:
先找出課程內(nèi)容涵蓋的大部分類別,然后劃出相應的縱列。
在縱列中填入各自對應的信息。
3康奈爾筆記法
這種筆記法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由康奈爾大學教育學教授Walter Pauk首創(chuàng)的。這種方式的優(yōu)勢在于節(jié)約了整理和補充筆記的時間,便于學習與回憶課程內(nèi)容。
如何使用:
記錄:在聽講或閱讀過程中,在主欄(將筆記本的一頁分為左小右大兩部分,左側(cè)為副欄,右側(cè)為主欄)內(nèi)盡量多記有意義的論據(jù)、概念等講課內(nèi)容。
簡化:下課以后,盡可能及早將這些論據(jù)、概念簡明扼要地概括(簡化)在回憶欄,即副欄。
背誦:把主欄遮住,只用回憶欄中的摘記提示,盡量完滿地敘述課堂上講過的內(nèi)容。
思考:將自己的聽課隨感、意見、經(jīng)驗體會之類的內(nèi)容,與講課內(nèi)容區(qū)分開,寫在卡片或筆記本的某一單獨部分,加上標題和索引,編制成提綱、摘要,分成類目。并隨時歸檔。
復習:每周花十分鐘左右時間,快速復習筆記,主要是先看回憶欄,適當看主欄。
五、記課堂筆記的小技巧
1、不要記得太緊太密,留下一些空白處,以便日后補充、修改。
2、用詞用語要簡潔濃縮,常用詞語可用代號。
3、可以用色筆對重要內(nèi)容加以標記,或者對不同類型筆記進行區(qū)分,比如對老師的板書和自己的思考可以用不同色筆進行區(q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