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把脈可以確定病人的虛、寒、濕、熱等體征,根據病人體征結合望、聞、問進行梳理治療。
課堂前測是指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上課前的一段時間內,通過不同的調查方式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預備和相關方法的預先測試,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活動,并提出相應的課堂教學策略。教學目標落實較扎實的課堂設計必然是診斷準確的。
一、根據學生認知特點設計前測
為了在教學中做到心中有學生,教學設計有依據,需要我們走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認知狀況,以細致詳實的前測來加強教學活動設計的實效性。
學生喜歡實驗,并且學生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以實驗為著眼點設計前測也能發現學生的真實認知狀況。如氧氣制取裝置的展示在講臺上,以實際裝置的錯誤安裝讓學生指出裝置重的問題,實踐證明效果要好于PPT和文檔資料。
二、根據學生所學的新知內容
課堂是由教師設計并負責組織施教的,教師課上的自主權要比學生的自主權大得多,基于此,開展課堂前測,能夠很好地了解學生的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也就是了解學生的前概念,這樣才能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開展饒有興致的學習。
《空氣成分測定》實驗是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第一次化學和物理氣體壓強相結合的知識運用。用消耗法讓紅磷和氧氣反應并產生壓強差導致燒杯中的水流入集氣瓶中,以往學生總是存在一些障礙。嘗試這樣改進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并為課堂演示實驗做好鋪墊:1、請分析變癟的乒乓球為什么受熱會鼓起?2、氣體分子對球壁的撞擊產生作用力和什么有關系?3、請畫出紅磷燃燒測定氧氣含量的裝置圖,并闡述反應原理(作業)。課堂演示實驗后學生對于本實驗的原理掌握效果較好,并且課堂拓展內容設計為:如何準確測定空氣中氧氣占約為五分之一?學生有時間討論、分析并得出結論。(把燒杯盛水改進為量筒盛水)為今后的定量試驗做了鋪墊。
選擇適當的前測方法,從而切實可行地思考更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教學策略,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所以選擇合適的課堂前測方式對于提高“做中學”教學的有效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