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集注》 | ||
小說類別:春秋戰國 作者:孔子 | ||
【小說簡介】 | ||
| 孔子和孟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由他們所創立的儒家學說,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傳世的《論語》、《孟子》二書,系孔子、孟子的言論輯錄,是反映孔、孟思想的基本著作。到了宋代,儒學大師朱熹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篇獨立出來,與《論語》、《孟子》合稱《四書》。而由他著述的《四書章句集注》,備受推崇,數百年中被定為科舉考試的必備教材,成為對所世有深遠影響的儒家經典。 為學習研究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我社組織專人以原山東海湖閣藏明版朱墨套印本為底本,參校元至正二十二年武林沿德堂刻本、清阮元刻《十三經注疏》本、清同治十一年山東書局刻本等,對《四書章句集注》校點整理,排印出版。全書簡體字橫排。經文部分,依照原書先后次序按章節排開。 本書是朱熹所作的論語集注,為四書集注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內容有:論語序說、學而第一、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長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鄉黨第十、先進第十一、顏淵第十二、子路第十三、憲問第十四、衛靈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陽貨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張第十九、堯曰第二十。 總之,本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 |
【小說目錄】 |
【作品相關】 | ||
【正文】 | ||
論語序說 | 讀論語孟子法 |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
論語集注--八佾第三 |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