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明朝宮廷有一項極端殘忍的制度,就是后妃殉葬,朱元璋死時,殉葬的宮人有四十六個。明成祖朱棣死時,被殉葬的宮人也有三十多個。
本文摘自:《大開眼界:1368-1644明朝性情》,作者:路衛(wèi)兵,出版:江蘇文藝出版社
明朝宮廷有一項極端殘忍的制度,就是后妃殉葬,朱元璋死時,殉葬的宮人有四十六個。明成祖朱棣死時,被殉葬的宮人也有三十多個。朝鮮《李朝實錄》中,曾記載了當時宮女給朱棣殉葬時的情形:“等待殉葬的三十余名宮女吃完飯后,被引入一宮殿,凄慘的哭聲震動宮殿。宮女們依次被送上木床,太監(jiān)們將宮女的頭頸按入絲帶的套圈內(nèi),然后抽去木床,宮女在慘烈的掙扎中停止了呼吸,一個個像伸著長長脖頸的雉雞一樣吊掛著。”當時朱棣的一個妃子韓氏死時,嘴里不斷呼喊著自己的乳母:“娘,我去了!娘,我去了!”喊聲未絕,床已撤走。
明仁宗朱高熾的葬禮極為簡略,但是也有七個妃嬪為他殉葬。明宣宗朱瞻基有十個妃嬪殉葬。有個叫郭愛的嬪女,入宮還不到一個月,可能連朱瞻基的面都沒見過,也被列入殉葬名單,死前,她含淚寫下了一首絕命詩:“修短有數(shù)兮,不足較也。生而如夢兮,死則覺也。先吾親而歸兮,慚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則可悼也。”凄婉哀怨,令人不忍卒讀。直到明英宗朱祁鎮(zhèn)臨死時,才口占遺命,下旨取消了這種慘絕人寰的嬪妃殉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