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常言,“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上床蘿卜,下床姜”。 冬吃蘿卜可保暖防寒,溫中健胃。夏日里,人們喜歡食冷制品,若貪食過多,則易致脾胃虛寒,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而生姜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可避免上述癥狀的發生。由于姜味辛性溫,能鼓舞陽氣的生發,人在清晨之時,胃中之氣有待升發,吃點姜可以健脾溫胃,鼓舞陽氣升騰。到夜間,人身之氣應該是陽氣收斂、陰氣外盛,這時吃姜就違犯生理規律。因此,晚上吃姜過多常常會導致失眠。
生姜作為發散風寒藥,首先可以治療風寒感冒,配伍一定量的紅糖、蔥白、桂枝都可以發揮其發汗解表的功效。此外,生姜入脾胃,能降逆溫胃止嘔,被稱為“嘔家圣藥”,尤善治胃寒嘔吐。對于常吃海鮮的人來說,生姜還有解魚蟹毒的功效,可用生姜汁沖服或煎湯內服。
那么,生姜都有哪些用法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提供幾種簡單易行之法。
1.神仙粥:鮮、香、辣、酸、咸五味俱全,是早餐、晚餐的熱飲佳品,具有祛寒暖身,養血安神,滋陰潤胃之功效。
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神仙粥”歌訣是:“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熬熟對入半杯醋,傷風治感冒保安康。”此粥專治由風寒引起的頭痛、渾身酸懶、乏力、發熱等癥,特別是患病三天內服用,即可收到“粥到病除”的奇效。
“神仙粥”具體做法和用法是,將糯米50克沖洗凈,加適量水煮成稀粥,再加入蔥白7根(約30克)、生姜7片(約15克)共煮5分鐘,然后加入米醋50毫升攪勻起鍋。趁熱服下后,上床蓋被,使身體微熱出汗。一般連續服用三至五次,感冒就會痊愈。
神仙粥的幾樣原料雖然十分簡單易得,但其功效卻不可小覷,糯米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止汗之功,蔥姜辛溫發散能祛風寒,米醋對流感病毒有殺滅作用。
1. 生姜紅糖水: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一道飲品,我們大多數人應該都有服用過或者聽說過。
生姜、紅糖是女性在月經不調、痛經時常用的兩樣佳品。痛經常常是由于經血不通或體內虛寒所致,喝下生姜紅糖水可讓身體溫暖,增加能量,從而活絡氣血,加快血液循環,使月經排得較為順暢。
然而,生姜紅糖水絕不僅限于女性使用,我們在受寒之后常常會選擇喝一碗紅糖姜湯以祛寒,讓身體很快暖起來。經常吃魚蟹的人往往脾胃不好,從中醫角度看,蟹肉對脾胃虛寒的人,尤其是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引起胃痛、腹瀉、嘔吐等癥狀。應對之策就是進食蟹肉后喝一杯生姜紅糖水。生姜性溫熱,能增強和加速血液循環,刺激胃液分泌,正好與性寒的蟹肉相補;紅糖與生姜一樣有暖胃、祛寒的作用。兩者搭配,暖胃效果更佳。
生姜固然好,但是也要選對時候吃,常言道“早上吃姜,賽過參湯;晚上吃姜,賽過砒霜。”晚上正是陽氣收斂的時候,而姜較為辛辣,可以幫助陽氣外散,因而晚上吃姜會影響睡眠質量。生姜性溫燥,傷陰,所以天氣炎熱時、機體上火時亦不宜吃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