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把綿延的山脈稱為龍脈。龍就是山的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發。那么中國龍脈的走向與分布又有何現實依據呢?』
中國的龍脈源于西北的昆侖山,向東南延伸出三條龍脈,北龍從陰山、賀蘭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龍由岷山入關中,至秦山入海;南龍由云貴、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從風水學的角度上看,昆侖山作為全世界的祖山,乃為產生源氣之所。黃河由它發祥而出,它是生氣之源,物本之源。氣脈從昆侖山向東擴展發展生出三支龍脈,每條大龍脈都有干龍、支龍。勘測風水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風水中“龍脈”的來龍去脈,生出為何?走向為何? 只有理解了龍脈的成因,順應龍脈的走向,才能真正的學以致用。
首先,為何昆侖山為中國龍脈之祖。它被認為是中國第一神山,西王母居住于此,道教也在這里發源,在古代中國人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與此同時,昆侖山雄偉挺拔,為古代中國與西部之間的天然屏障,由于古代先民地理認知的局限性,認為昆侖山為地之極,是世界的邊緣,天然的認為孕育了華夏文明的黃河也發源于此。正是基于這兩個原因,昆侖山就被定義為中國龍脈之祖。其次,為何中國龍脈西進東出,主體為東西向,在東部有南北向蜿蜒變化。這里就需要分析中國山脈的分布與成因。我國山脈多為板塊運動,相互擠壓產生的褶皺山,其走向與板塊運動方向互為垂直。中國西部受印度洋板塊運動擠壓,山脈走向為東西向;而東部山脈受太平洋板塊影響,多為南北走向。這也就是中國龍脈走向的成因。
最后,為何昆侖山為產生源氣之所。氣是風水的核心,是生成萬物的本源,所以古人人們認為母親河黃河就是生成于此,蜿蜒幾千里,養育了代代中華兒女。其實,這里的源氣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山脈為板塊運動擠壓而成,所產生的巨大能量會沿著山川的脈絡運行,成為生發萬物的能量源泉。風水學的本質是對自然的總結與利用,只有理解了地理環境的成因,特點,才能更好的理解風水,運用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