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皆有一死,死后又如何?古往今來,人類所有的智慧成就都在想方設法尋找這份答案,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科學、哲學以及宗教,三家派別從不同的角度予以專研,至今也沒有的到統(tǒng)一答案,相較來說,宗教一門則額外注重死后世界,極樂世界、天宮圣境、天國天堂、長樂凈土、乃至與地獄冥界,這些都是教門各異的宗教言說,然殊途一會,各家雖然眾說紛紜,但是都認為死亡并不是一切的終結,死后依然會存在,那么問題是,死后的存在又是何種存在?
《禮記·祭義》云:“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謂之鬼。”《禮記·祭法》則云:“庶人庶士無廟者,死曰鬼。”《說文》中云:“鬼,人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厶:私,意味鬼所害人皆為自私。)中國古人認為人死變鬼,或者說鬼就是靈魂,這點與傳統(tǒng)道教思想相通,道教認為天地神人鬼,鬼占其一,人生而為陽,人死化鬼則為陰,陰陽相對恰如白晝與黑夜相替,陰陽平衡的總綱決定了鬼亦是實在之物;但在佛教來說則不承認有“鬼”一說,佛教雖然分派眾多,但萬變不離其宗,各家雖然有各家的說法,但是都側重心識,原始佛教認為人死后即刻輪回轉世,不會停留,漢傳佛教則說出“中陰身”乃至“第八識”的概念,只認為人死后會有存在,雖然較原始佛教教義已有一定疏松和擴張,但還絕口不提“鬼”字,且不認同,大抵為護持門面不愿自低身價罷。
鬼者,歸也。“鬼”字的古字是一個“田”字下面有一個“人”字,由字顯意,人死后則魂歸又名,伏于黃泉地下。
既然人死為鬼,那么鬼死又為何物?在中國古人看來,鬼雖然屬于縹緲莫測,飄忽不定而又確切存在之物,其也有終始,鬼死之后化為另一種存在,古書稱之為“聻”(音:jian,四聲)
《五音集韻》載:人死作鬼,人見懼之。鬼死作聻,鬼見怕之。若篆書此字貼於門上,一切鬼祟遠離千里。《酉陽雜俎》曰:時俗于門上畫虎頭,書聻字,謂隂府鬼神之名,可以消瘧癘。又張讀《宣室志》曰:裴漸隱居伊上,有道士李君曰:當今除鬼無過聻耳。時朝士皆書聻于門上。又《漢舊史》:儺立桃人葦索滄耳虎頭等,滄耳卽聻也。又《通典》:聻,司刀鬼名。漸耳,一名滄耳。
道教有很多派別尤其注重符箓,在很多符咒以及法器當中就收錄了“聻”,比如下圖:
道教認為符咒法器凝結了天地浩然正氣,可以驅除邪魅,凈掃不祥,我們周遭世界的許多奇事、怪事、病事、災事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由“鬼”類存在干擾而釀成的,通過書符念咒,行法安鎮(zhèn)則可以掃除陰氣,還歸陽氣。法器符咒中攝入“聻”,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我們尋常人怕鬼怕得要死,依此心此情度之,鬼怕聻亦必定是怕的要死。此是以度己之心度鬼,不可不謂有一套。
(文章為道山不老原創(chuàng),咸魚老道專欄,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標明出處)
親情鏈接:微信公共平臺“大孤山玄都宮”第一時間了解道教新聞咨詢、相關道教活動、道教知識、加入我們從這一刻開始,期待您的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