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繼保、勵磁、直流、運動自動化等技術交流、資料共享
關注:點擊標題下方的【繼保勵磁技術交流】
主要參考:桂長清,柳瑞華《蓄電池內阻與容量的關系》通信電源技術 2011年1月,詳情請查看原文
蓄電池內阻與容量之間的關系其中有兩種含義:電池內阻跟額定容量的關系,以及同一型號電池的內阻跟荷電態SOC的關系。
備注:SOC,全稱是State of Charge,荷電狀態,也叫剩余電量,代表的是電池使用一段時間或長期擱置不用后的剩余容量與其完全充電狀態的容量的比值,常用百分數表示。其取值范圍為0~1,當SOC=0時表示電池放電完全,當SOC=1時表示電池完全充滿。
圖1可以看出,它們之間存在線性相關關系,其相關系數R2=0.825。由此有人提出對于在線使用的閥控密封鉛酸蓄電池,可以用測得的電導值去推測它們的剩余容量。
但是:我國標準中規定VRLA的容量必須保證在80%以上方可在線使用,低于80%就是失效電池,應該更換。也就是說,若用在線使用的蓄電池測得的電導值去推測它的剩余容量,必須觀察電池容量在80%以上時電池的電導跟容量之間是否存在線性相關關系。然而眾多實驗事實和統計結果都表明了此條件下不存在上述關系。
筆者觀點:不同時期不同作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對不同型式的鉛酸蓄電池內阻進行測試的結果都表明,不論是開口式或密封式鉛蓄電池、不論是用交流阻抗法或電導儀測試法(它是簡化了的阻抗測試儀)、不論測量用的交流信號的頻率或幅度如何,雖然測得的同一型號鉛蓄電池內阻值有差異,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鉛蓄電池的荷電態在40%以上時,其內阻或電導幾乎沒有變化,只是在低于30%時,其內阻值才迅速上升。這就是何以荷電態高于80%的電池其容量和電導(內阻倒數)之間不存在線性相關關系的根本原因。
表1是YD∕T1360-2005《通信用閥控式密封膠體蓄電池》中列出的各種型號電池的內阻值的上限值。由該標準中規定的內阻測試方法可知,該內阻值中包含了電池的歐姆內阻和極化內阻。
由表1數據可以看出:額定容量越大的電池,其內阻值就越小。根據歐姆定律,導體電阻是跟其長度成正比,跟其橫截面積成反比。電池的額定容量越大,電池內全部連接件以及板柵筋條的截面積就越大,因而電池的內阻就越小。另一方面,由于極板的放電容量跟極板的面積成正比,所以電池的額定容量越大,其內阻就越低。
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多是一些氧化物或鹽類,例如現在常用的LiFePO4,它們本身的電子導電性比金屬要差;再者鋰離子導電性受鋰離子在材料晶格中擴散速度的影響,加之采用了有機物作電解質溶劑,這些因素決定了鋰離子電池的內阻比較大,使其高功率輸出時比能量迅速下降。圖3示出國內某廠家在產品說明書中提供的鋰離子電池芯的內阻分布情況。可以看出,電池容量越大,其內阻越小。8~10Ah的單電池芯的內阻有約15mΩ,它比同容量的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內阻要大,后者10 Ah容量電池單格內阻只有3~4mΩ。溫度降低,鋰離子電池內阻迅速增大,二者的差別更大。
圖3 單體鋰離子電池芯的內阻的分布
在文獻[4]中給出150Ah/3.2V的C/LiFePO4單電池內阻為1.0~1.4mΩ。折算到10Ah以后,就跟圖3所提供的數據基本是一致的。該文獻作者同時還觀察到,在20℃~50℃溫度范圍內鋰離子電池內阻基本上保持不變,但在0℃時,電池內阻增大1倍;在-10℃時內阻增大2倍以上。這顯然跟鋰離子電池采用了有機物作電解質溶劑有關。電池用大電流放電時其內阻稍有下降,這跟大電流放電時電池溫度有所升高有關。
此外,作者還觀察到電池荷電態SOC在50%以上時,電池內阻幾乎保持不變;但SOC在40%以下時,電池內阻就迅速升高。這種規律性跟VRLA電池是一致的。看來也不能用內阻值來定量判斷鋰離子電池的荷電態。
(1)蓄電池的內阻跟電池的額定容量有關。大容量電池的內阻低;小容量電池的內阻高。
(2)常用蓄電池的內阻,在荷電態SOC高于40%時是保持不變的;只是SOC低于30%時,就很快升高。
(3)不能根據內阻的變化去在線檢測蓄電池的荷電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