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學中“生活作文”的研究》研究報告 樺甸市第九中學 張軍 一、問題的提出 長期的作文實踐,我們有兩個困惑:一是學生覺得寫作文難,沒有內容可寫;一是指導作文的效果差。作文難,沒有內容,學生看到一個題目無從下手,不知道應該寫些什么。為此,我們在本校學生中做了一個調查,在參與調查的198人中,有141人覺得作文難,占71.21%。我們以“作文難”為關鍵詞在百度搜索,有37300篇相關網頁;在“google”上搜索,有6500000篇相關網頁。沒東西可寫,思相枯竭,作文的源泉找不到。寫作文難就不言而喻了。 我們在審題、立意、選材、安排、錘煉等等方面的作文指導,從作文的效果看,是非常差的。這樣的理論和例子,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遙遠的,盡管老師指導時離他們如此近。我們發現,學生在基本的寫作還未達到一定水準時,要求在作文技法上有所提高是不現實的。而且,一味在作文技法上指導作文,恐怕有失偏頗。“書看多了,文章自然會寫了”,魯迅先生說過這樣的話。我們在自己有限的觀察范圍內發現,所謂“自然形成”的作文觀是很普遍的,有必要在實踐中檢驗,在理論中辨析。形式訓練的作文教學的路越走越窄,作文教學將走向何方,值得探討。 目前,我國“生活作文”的研究,主要在小學的范圍內,成果主要體現有“素描式”“感悟式”的作文理念。當然,在本地,這樣的生活作文理念還未有,形式訓練的作文教學是主要方式。初中學生作文面對中考,面對應試,“表達自我”與“應試”的矛盾讓學生往往放棄“自我”,秉承著各種作文程式,“新八股”漸生。 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提出了“生活作文”的理念。日本的生活作文研究已經有很有成果,考慮到國情的不一,我們當然不能照搬。(見《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方明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在上述問題的基礎上,結合我們農村學校的環境和現狀,我們提出了適合自己的“生活作文”的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解決學生無內容可寫,作文難的問題。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形式訓練作文方法之外的作文訓練方法,比如關注作文思想、作文過程、寫作心理等等。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應試條件下的個性作文。 三、課題研究遵循的原則 1、實踐性原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作文更是一種實踐性活動。如果只在理論的范疇中打圈圈,談不上作文的提高。所以,生活作文的研究,從實踐出發,必須回到實踐。 2、自主性原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生活作文的研究,不是按照研究者的意愿而是以學生的作文意愿為主的。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研究以行動研究法和實驗法為主,以調查法、文獻法等為輔。 主要的具體措施: 1、用日記、卡片觀察記錄生活,記錄生活點滴。 2、大量讀書實踐,并作讀書筆記、隨筆。 3、及時反饋日記、讀書筆記。 4、結合日常學校的考試作文、活動征文,搞作文活動。 5、利用板報、雜志、網絡等媒體構建作文展示的平臺。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三年半完成。(2005年9月到2009年6月) 本課題有兩批實驗班, 第一階段:課題準備階段(2005年9月到2005年10月)完成實踐調查課題論證等啟動前的一切準備工作。 第二階段:(2005年11月到2009年4月),以兩批實驗班為研究對象,運作課題。 第三階段:(2009年5月到2009年6月),總結研究成果,形成結題報告,結題驗收。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 通過三年半的學習、實踐、反思,我們在研究中不斷積累、辨析、體驗、總結,終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本實現了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解決了學生作文難的問題。學生作文內容充實,頗有思想,較有文采,在中考和歷次學期測查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我們持之以恒的做了這幾項工作:寫日記、寫讀書筆記、日常練筆、寫大作文、利用考試作文。 1、寫日記。 (1)具體的實踐: 與其他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配合,從多方面要求學生,鼓勵學生,堅持寫日記。不僅解決監督問題,更要解決學生對待日記的心態。于是我邀請合作的老師,共同要求學生,并時常溝通,討論做法。我們把寫日記作為日常的作業來做,每周寫六篇。周一到周五,每日一篇;周六、日,兩天寫一篇。每周一教師檢查,寫詳細的批語,用半節到一節課的時間作講評。 這里有個隱私的問題。我們這樣與學生商定:自己的隱私不往日記中寫。如果有的事信任老師,也可以寫,或者愿意與老師交流,鼓勵寫。 開始時,我們主要的工作是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重在培養興趣,同時以多種方法監督并鼓勵學生堅持天天寫日記。日記的篇幅也不做要求,只要保證天天寫就可以。內容,我們提出一個口號:只要不罵人就行。意在降低標準,降低臺階,讓所有的學生,特別是學困生跟上來。實踐中發現,臺階越低,對于程度好的來說,更有表達的空間,反而寫得更好。有學生做得不好,針對這情況,面向全體學生,有意識地用一學期的時間不定期地介紹名人日記。先后介紹過的有魯迅日記、郁達夫日記、竺可楨日記、沈從文日記、安妮日記、拉貝日記、陳賡日記、陳寅恪日記、吳宓日記、天風閣學詞日記等等。一系列的讀名人日記之后,發現許多學生對待日記的態度明顯變了。無論多忙,評語一定要好好寫。更重要的是講評,在講評中每個學生一一講評,多講優點,少講或不講不足。不足也是以建議的方式提出來的,學生樂于接受。 之后,我們本著在堅持的基礎上,逐漸提高。把學生分層次,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是不一樣的。具體的要求不能量化,所以最重要的是實驗教師與學生在日記中的交流。主要從深度和廣度方面對學生要求和引導。 (2)學生的堅持后的實際表現和我們的心得。 1、大部分學生寫日記的習慣漸漸養成。我們發現學生堅持是非常難的,每天十分鐘,想來是非常容易的,可是做是非常難的。我們就一個同學作了一個月的觀察,這個同學的家長是我們的同事,前十五天,他用五天的日記是后補的。所以,教師開始時的監督和鼓勵是非常重要的。習慣養成以后,寫日記成了慣性。不少學生已經把日記當作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天不寫日記就覺得少了什么;我們要求一周六篇,他們自覺地天天寫,甚至一天寫許多。在初二正常期后的暑假,第一個實驗班有三十一人(全班四十人)自愿堅持寫日記。 2、內容非常豐富。有一部分學生日記內容非常豐富,敘事詳細,條理清晰。篇幅由開始的幾十個字,到后來有幾個同學平均每篇日記可以達三百字左右,是第三個月一個月的平均值。后來,學生日記的篇幅更大的。有的日記差不多有一千字(四、五頁)。幾個個多學期下來,學生們每人都積了不少本日記了。 3、思考角度多。剛開始時,學生說,不知寫什么。我們除了提出“只要不罵人就行”要求之外,曾經想過是不是在內容上加以引導。后來,我們想只要能堅持就可以了。但是事實證明,越是給學生自由,學生的思想越不受限制,學生寫得越放開,角度越多。隨心而寫是最好的,老師的指導反而是多馀的,甚至限制了學生的思考,限制學生的發揮,限制了學生的提高。 4、思考有深度。日記是學生生活的忠實記錄,也是學生“自己創造的一部歷史”(我們向學生宣傳的一個觀念)。但是,這部歷史是要有深度的。這個深度,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學生的天賦,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源于學生的見識,很關鍵是在于老師對學生耳濡目染地影響。學生的日記各有特色,各具深度,多數是思考人生。有的則思考親情、友情,有的思考愛情,有的思考歷史,有的思考文化。 2、寫讀書筆記。 我們認為讀書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生活關鍵在于老師的引導和監督。 第一,利用好學校的圖書室。我們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學校的條件,多讀書。 第二,學生互相幫助。有的學生有許多書,有的很少甚至沒有,所以可以互相幫助。交換看,一本書可以發揮最大的作用。 第三,訂報刊雜志。鼓勵家庭條件好的學生訂雜志,我們也自費給學生訂了《中學生閱讀》《咬文嚼字》等等。學校鼓勵學生訂了《現代中學生(閱讀與寫作)》。 第四,網絡閱讀。 每周二老師檢查讀書筆記,每周與日記一起作講評。我們印了一份讀書筆記的樣樣本,在開始的時候,發揮了好的作用。分為字、詞、句、段、篇,格式是先摘抄,后評論。可是后來,發現這樣限制了學生的思考,有一些學生把這份樣子當作八股一樣奉行,反而不好了。于是過渡期后,不對學生的寫法作過多的限制。讀書筆記的內容,剛開始不限制,后來要求學生主要針對文學性的作品寫。不限制是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到初二下學期開始,要求學生針對文學性較強的作品寫,是出于應對中考的考慮。 3、抓住日常的練筆。 我們常常要學生抓住靈感。如在閱讀課文時,自己有了什么靈感,就馬上記下來。或者針對一個問題,自己有什么看法,全班同學都寫寫。或者看著一個人或看到一處美麗的景色,都一塊寫一寫。 配合學校的活動。學校每搞一次活動,我們都要寫點東西的,內容不計,長短不計。放開手腳要學生自由去寫。其他如母親節,端午節,等等,都寫點什么,不一定是完整文章,寫成《記承天寺夜游》式的小品文更好。 4、大作文。 大作文按照學校的要求去做。我們做過一個估算:一天日記三百字,一周六篇,一千八百字,加上讀書筆記,二千字還多。一學期以寫十五周計算,三萬字。每篇大作文六百字(一般要求是五百字),我們一學期相當于寫五十篇大作文。所以大作文主要探討應試的技巧,少及作文方法。 我們主要是要求大作文一氣呵成,不打草稿。主要練習應對考場作文。在反復的訓練中,學生的“一遍成”加“小修改”越來越成熟。在考試中也取得了好成績。 5、考試作文。 每學期三到四次月考,一次期末考試。這都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大好時機。每次考試后,我們都針對本次考試中的作文作詳細講評。特別到初三,考試多了,基本取代了大作文了。到初三下學期,日記和讀書筆記停寫,作文探討主要是靠考試作文了。 經過這樣的讀書和寫作實踐,學生作文難的問題解決了,內容不再空洞,而是務實,結構、語言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在六個學期中,我們獲得了五次優秀教學成果獎。在老夾白三校的聯考中更是取得優異的成績。2007年中考,語文學科學校綜合考評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