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圳市民辦中小學財務管理辦法》起草的背景是什么?我市民辦中小學校大部分在民政部門登記為民間非企業單位(非營利性),少部分在事業單位登記管理部門登記為事業單位(非營利性),還有少部分在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為公司(營利性)。這三種學校要按照各自登記的法人類型分別執行三種不同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以下統稱會計業務規范),但是這三種不同的會計業務規范不能完全適用于民辦學校教學管理和教育服務的經濟活動特點;同時,2006年出臺的《深圳市民辦教育管理若干規定》第二十四條規定“不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參照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執行,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參照企業會計制度執行”,已不符合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長期以來,上述問題給我市民辦學校的財務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惑,迫切需要統一民辦中小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和教育服務管理的業務處理思路,使學校財務管理活動有規可依。二、《深圳市民辦中小學財務管理辦法》的起草目的是什么?為了促進我市民辦中小學校規范、健康發展,針對目前迫切需要規范的收費和代收費管理、舉辦者投入、政府補助收支、政府補助資產購建和使用、關聯交易、財務清算等財務行為,在不違反三種法人類型各自會計業務規范的框架下,制定一套適應我市民辦中小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需要的、兼顧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各自財務管理特點的具體業務規范和指導,促進學校依法依規管理財務活動。三、《深圳市民辦中小學財務管理辦法》的起草依據有哪些?依據《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深圳市原有民辦中小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以及相關會計準則、會計制度、財務規范等文件。四、《深圳市民辦中小學財務管理辦法》有哪些主要內容?深圳市民辦中小學校財務管理辦法共十三章六十四條,包括總則、財務管理體制、舉辦者出資、預算管理、資產管理、負債管理、收入管理、成本費用管理、結余管理、財務會計報告和財務分析、財務清算、財務監督和法律責任、附則。五、《深圳市民辦中小學財務管理辦法》主要解決了哪些問題?針對民辦中小學校財務管理體制不健全,職責不明確、法律責任不具體,少部分社會代理記賬機構做賬不規范,會計信息失真等問題,第二章規定了我市民辦中小學校的財務管理體制,內部會計機構和會計主管人員、會計人員的設置,及其職責和法律責任。從組織上理順體制機制,從源頭上強化責任,為財務規范建立組織保障。針對舉辦者虛假出資、不完整出資、不及時出資等實際問題,第三章對舉辦者出資的界定、評估、確認、過戶等方面做了具體規定,對虛假出資、抽逃出資、挪用辦學經費、侵占學校資產等行為做了限制性規定。在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對抽逃出資、挪用辦學經費、將民辦學校資金歸集到舉辦者及其利益關聯方的賬戶進行集中管理、利用教育優惠政策為舉辦者及其利益關聯方自身或者他人辦理貸款業務等不規范的關聯交易行為進行了限制。在第十章對非義務教育民辦學校的關聯交易提出了要求披露的內容。針對民辦學校分類改革、分立、變更、注銷等涉及到的財務清算行為,第十一章對如何組織財務清算、學校財產的清償順序、剩余財產的分配等作了具體規定。針對政府補助逐年增多、需要加強監管的實際情況,在相關章節中增加了對政府補助收支(含捐贈收支)以及使用政府補助資金購建資產的業務規范,力求做到口徑統一,規范明確,可操作。根據歷年對民辦學校審計報告、會計報表、會計賬簿的檢查情況,發現個別社會審計機構存在出具虛假或者不實審計報告等問題,第十章對學校財務會計報告和審計報告需要說明的問題、需要披露的內容、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限制和不允許的行為等做了規定。第四章到第九章,分別對學校的預算管理、資產和負債管理、收入和成本費用管理、結余管理等相關業務及其處理原則進行了規定,明確操作要求,確保學校會計信息的統一性、可用性。除了在相關章節要求學校建立、健全、公開相關管理制度,并報送主管部門以外,在第十二章對民辦學校財務監督做了規定。重申了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發改、稅務、審計、登記機關等相關部門對民辦學校的財務監督管理職責,社會審計機構的審計監督責任,以及對學校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辦法。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引導民辦學校提高質量、辦出特色,滿足多樣化教育需求,引導民辦學校公益發展。規范民辦學校的教育教學、收費支出、成本核算、收益分配、關聯交易、食堂運營、資產管理、辦學條件、招生入學、師生員工權益保護等辦學行為的各個方面。其中,財務規范、稅收稽查是重點,也是民辦學校的薄弱工作環節。來源:深圳市教育局。版權歸原作者及原發布單位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及其他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