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YAN | 耿直研究
研 究 創 造 價 值
上市公司實際造假過程中,一般會根據“造假目標”,設定當年需要虛增利潤的金額,然后根據銷售凈利率指標推算出需要虛增的營業收入金額,然后根據毛利率計算營業成本金額,進而計算原材料等營業成本明細金額,并根據具體期間費用率去匹配相關費用。
只要虛增利潤,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個等式,必然要虛增資產或虛減負債,負債不好虛減,絕大多數會虛增資產,資產成為“藏污納垢”的地方。
虛增資產,簡單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虛增應收賬款
造假企業在虛增營業收入的同時,虛增應收賬款,然后通過計提壞賬準備將虛增的部分消化掉。
應收賬款不會產生經營性現金流,因此通過應收增速與營收增速的比較、收現比、凈現比等比率分析很容易發現異常。結合企業經營活動,如果沒有合理解釋,往往會存在財務粉飾或舞弊造假。
這類方式簡單粗暴,比較容易識別,是比較初級的造假方式。
第二階段:虛增貨幣資金
很多人認為貨幣資金比較容易核查,不容易造假,但是眾多案例告訴我們,通過偽造銀行賬戶、銀行流水、銀行回單、假網銀等方式虛增貨幣資金,然后通過私刻銀行印章,制作虛假回函,或者直接與銀行串通逃避審計和監管。
而康得新更是采用“資金歸集”的“現代化手段”將貨幣資金造假和控股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行為,升級到一定高度。開戶銀行更是創造出“應計余額”的創新方式,來幫助企業逃避審計和監管。
貨幣資金造假成本低,見效快,我們可以從經營角度和財務角度去判斷,但是目前財務報告對客戶和供應商的披露信息越來越少,增加了識別難度。財務角度識別造假的方式,我們后文詳細講解。
第三階段:虛增貨幣資金,然后轉換成其他資產
造假企業通過隱形或隱形關聯方,甚至直接虛構第三方,虛構完整的交易,并完成打款,在現金流上不會發現問題。
貨幣資金會很快轉為其他資產,通過計提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折舊、攤銷等資產減值手段慢慢消化,或者直接采用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對外投資等方式轉出。
具體方式為:
1、轉為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
這種方式比較簡單粗暴,容易發現異常。其他應收款金額不應過大,如果這兩個項目金額較大且變動幅度較大,可通過報表附注查找原因,如沒有合理解釋,則需要引起我們重視。
2、轉為存貨
虛增存貨是財務造假的重災區,尤其對于不易核查的農業企業而言。如藍田股份、銀廣夏、綠大地、萬福生科、獐子島、爾康制藥等等。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眾多,分布廣泛、存貨不易核查等特點,虛增存貨,然后通過一次性“洗大澡”或者慢慢通過計提存貨減值準備甩掉包袱。存貨大幅異常波動,往往要引起重視。
3、虛增在建工程、固定資產。
由于在建工程有一定工期,資金投入大且不易核查,轉固后可以通過折舊不斷消化虛增部分,不容易引起注意。往往成為重資產企業財務造假的方式。發現在建工程多年未轉固,并且資金投入與工程進度異常的企業,往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4、通過對外投資(并購)轉出資金
投資會形成債券投資或長期股權投資或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等報表項目,并購則直接控制被投資企業,可以并表利潤,同時形成大量商譽。由于并購能夠并表利潤,往往成為某些企業炒作股價的主要方式。
此類方式可以通過披露的公告,去評估對外投資的合理性;
如某影視公司,花十幾億收購某些明星剛成立不久的影視公司,至于這十幾億是怎么分配的,公眾不可能知道,這完全是明目張膽的割韭菜。至于對賭協議,就是一個笑話,你認為幾頁紙能值十幾億,出了問題最多算是經濟糾紛,控股股東不會受到任何損失,買單的是廣大韭菜同胞。
所以耿直研究的讀者朋友,以后看到并購啥的不要興奮的往里面沖,后面都是明晃晃的鐮刀,這種故事講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并購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如果某些企業連主業都搞不好,你還指望他能靠并購起死回生?
撒一個謊,要用無數個謊去圓!
通過上面的梳理,你會發現,如果企業財務造假,任何資產都有虛增的可能。
造假是個大工程,難度要遠遠高于正常做賬;企業財務造假需要補充大量資料,如訂單、合同、發票、銀行流水、入庫單、領料單、出庫單……并且這些數據要一一對應,符合報表間的勾稽關系。另外用電量、運輸費用、人員工資等需要與產能、產量、營收規模匹配。
只要企業造假就一定會有漏出蛛絲馬跡,我們可以從經營層面,如固定資產規模與產能、產能與銷量、工人工資與企業規模等數據的匹配性判斷是否存在異常;也可以通過財務層面,如存貸雙高、異常減值、降低壞賬計提比例、改變存貨計價方式、改變收入確認方式等異常信息判斷是否存在異常,尤其要重視資產真實性和質量的判斷。
耿直研究,將財務分析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識別真假、判斷優劣、預測未來
識別真假是會計分析部分,是財務分析的基礎,更是判斷企業價值的基礎
因此我們在研究具體上市公司的同時,準備系統梳理識別財務造假的邏輯,并且像體檢一樣,設定一定標準去篩選企業的財務質量,以此來完善我們的投研框架。
記得關注,并轉發朋友圈,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