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生日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全國各地都有慶祝生日的習俗。可是對于孩子來說,生日是降臨這個世界,開啟自己人生的第一天,是指的慶祝的日子。但是對于母親來說,這個卻是苦難日。自古以來,分娩對于女人來說就是生命中的一道坎。很多人都知道生育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但是卻不知道究竟有多痛。其中有人就形象的把它比喻是身上的十二根肋骨同時斷流。具體用數據來描述的話,那就是女人在分娩時要承受10級的疼痛,并且這個過程通常還需要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
近年來還有一些男性通過一些儀器體驗女人分娩的痛苦,但都沒有堅持下來。其實對于母親來說,分娩的痛苦并不可怕,最怕的是在生育中所發生的一些意外。就算是在醫學這么發達的今天,依然還是無法保證百分百生產順利,所以就更別提古代了。在以前因為分娩發生意外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而母親的苦難日,作為子女的不好好陪伴母親,感謝母親如此辛苦的帶我們到這個世界,孩子她的苦難日這天,扔下母親,自己去外面狂歡,這樣會讓母親怎么想呢?所以古人說“母在不慶生”也是孝道的一種體現,要傳承孝道,更要在自己生日,母親苦難日這天好好陪伴母親,讓她感受到溫暖和關愛。
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迷信的說法,其實這也是孝道的一種體現。在古代的時候,男人都是很喜歡留胡子的,小時候就聽父親說起在古代有著“無須不成相”的說法。而父親還健在的時候不建議留胡子,這個也是對父親的一種尊重。就像“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一樣的道理。古人提倡的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輕易毀傷一樣的。
在以前還有父母去世了開始留須的習俗,一般當母親過世則留上唇須,而父親過世則留下唇須。如果家中的長輩都還健在,那作為晚輩是不能留胡須的,這代表一種不尊重。在父親的眼中就算是孩子長大了,依然還是個孩子。而孩子留胡子了,這就是在提醒著父親,他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