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兵器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青銅兵器是國家機器的組成部分,在人類使用木石兵器至鐵器時代,青銅兵器延續了幾千年。 1、青銅兵器的分類 攻擊型兵器——長兵器、短兵器、遠射程兵器 防御型兵器。
戈
功用——古稱勾兵,鉤殺兵器,金文作“” 戈的組成和不同部位的名稱
戈的分類——直內戈、曲內戈、銎內戈
直內戈: ·長25.5厘米,晚商 ·安陽孝民屯出土,社科院考古所藏 ·短胡直內戈。長條形援,援末呈圭首形,援中脊呈菱形,有上下闌。短胡,上有一長方形穿。長方形內,內末端有刺。
三角援戣
·長20.5厘米,晚商 ·安陽孝民屯出土,社科院考古所藏 ·三角形援,長方形內,援后部有一圓孔,截面呈菱形,后端有兩個長方形穿。
鳥形曲內戈
·長29.2厘米,晚商 ·安陽孝民屯出土,社科院考古所藏 ·長援,援末呈圭首形,援截面呈菱形,有上下闌。曲內,內為鏤孔鳥首形,鳥首有冠。
銎內戈
·長23.8厘米,晚商 ·安陽孝民屯出土,社科院考古所藏 ·銎式戈,體厚重,長援,中脊呈三棱形。長方形內,內后端有獸面紋,銎孔呈橄欖形。
鳥紋內三戈
鑲嵌龍紋銅柲玉戈
太保冓戈
虎鷹搏擊戈
·通長20.3援長13春秋晚期 ·太原金勝村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前鋒尖銳,援作三角形,中心透鏤花紋。短胡,橢圓形銎腔,銎上部立雕猛虎與雄鷹搏擊形象。虎昂首張口,前爪緊抓雄鷹,鷹則伸頸翹尾,竭力反撲。虎身飾鱗紋、卷云紋,鷹身飾魚紋和重環紋。
2、青銅矛
·<牧誓>: “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商周時最基本的格斗兵器. ·配方:“五分其金而錫居二”
.時代特征——商和西周矛多大型,中間肥大,有寬大的翼,翼或向后呈后掠式,或呈葉狀;“骹”中空,呈園錐形,翼后端兩側各有一穿。
3、青銅戟
功能——戈、矛的合體兵器 ·分類——整體合鑄和聯體合裝 商周時代戟數量較少,多為戈矛合鑄;春秋后數量大增,且多為戈矛分鑄。
·1974年,河北藁城臺西,出土戈矛聯裝的戟. ·東周時,形制成熟,日益流行。考古發掘資料,戟柄多2米以上。 長沙楚墓出楚全矛,長2.84米的積竹柲。 此時多為勾兵:《晏子春秋》前548年,齊國崔杼殺了齊莊公,又劫持諸大臣與己結盟,對于不盟者“戟勾其頸,劍承其心”。 《荀子》“拔戟加乎首,則十指不辭斷”。 ·戰國時,戟取代了戈的地位。 《尉僚子》“殺人百步之內,弓矢也;殺人于五十步之內者,矛戟也”。 《韓非子》“譬如劍戟,愚人行急則禍生,圣人誅暴則福成。” 毛遂“執戟百萬”形容楚軍 戰國晚期,卜字形直角鐵戟出現,西漢時淘汰了青銅戟。
人頭銎戟
·通長25.2,西周早期 ·甘肅靈臺白草坡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 ·人頭形刺刃,頷部有橢圓形銎,長胡三穿,援斜出如鉤,有脊棱。援基飾一牛首,方內三齒,陰刻牛頭形徽識。人頭濃眉巨目,寬鼻突吻,披發卷須,頰上有紋飾。造型奇特,風格神秘。人頭銎戟識戟的一個別支,也是此時出現的新品種,主要作用時啄、鉤、舂,刺的作用不明顯。
4、青銅鈹
· 功能——沖刺之器 · 形制——狀如劍如矛裝柄
·按刺殺等基本功能可以歸入矛類兵器. ·春秋末年,吳王僚與長鈹警衛. ·既可刺又可砍或割.使用時期長.鐵鈹及槍上的刺刀.
·軍權的象征 新石器時代:鸛魚石鉞圖。甲骨文,金文寫法。 《詩·商頌》“武王載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 《史記·殷本紀》,紂王賜西伯鉞,使得征伐 “虢季子白盤”銘文,周天子賜白“用鉞,用征蠻方。”
5、鉞、戚
功能——劈兵。三種用途-征伐砍殺之器、刑具、儀仗用具。 “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 周武王牧野之戰中,“左仗黃鉞,右秉白旄”,勝利后又親自“以黃鉞斬紂頭.”
流行時間——主要流行商和西周,東周很少。 基本形式——鉞體呈長方或正方形,有的呈月牙狀;周邊地區有異形鉞
滅商的祭祀儀式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
6、刀
·功能——砍殺之器
·通長31頭寬11.8底寬8.5,晚商 ·安陽孝民屯出土,社科院考古所藏 ·形似后世之卷頭刀,刀背上有三套筒,用以安柄。刀身中部兩面各飾四條龍紋,近背處飾10各乳釘。
7、青銅劍
功能——斬刺之器。 組成和不同部位名稱 流行時間——始于商,盛于戰國,流行于秦漢
·一,緣起:馬家窯人,骨質劍身上鑲嵌石刃。大汶口人用石料,木料琢制短劍 商末周初:各具面貌。北方羊首曲柄短劍,關中蟠蛇紋銅劍 東周:形成六大系統。
·配方:“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 ·吳越之地鑄劍水平最高.歐冶子為越王鑄造了五把精良的寶劍.“純鈞”,“湛盧”,“盤郢”,“魚腸”,“巨闕”.僅湛盧一劍就值“有市之鄉三十,駿馬千匹,萬戶之都二.”<越絕書>
·特征——西周劍身或高而長,或起脊棱,有劍格,格上有兩小穿,可穿系佩帶。 春秋劍沿襲周劍形制,唯莖較窄,格無穿,劍身略比周劍長,劍身中脊呈柱狀。
吉日壬午劍
·長55春秋晚期 ·山西渾源李峪村出土 歷博藏 ·斜寬從,厚格,臘長而兩從保持平行,鋒尖銳。厚格呈倒凹字形,圓莖有箍,圓形首。劍脊呈凹條形,兩面均有錯金銘文,共20字,為:“吉日壬午,乍(作)為元用,玄鏐鎛呂,□余名之,胃(謂)之少簴。”故此劍又稱為:“少簴”劍。從目前所見資料看,法國藏有同樣的一柄。1991年在山西太原平又發現一柄,其鋒殘,與此劍相比,銘文少“吉日”和“鎛呂”四字,其他完全相同,殘劍和銘文無銹無土,猶似新作
戰國劍多圓莖,中脊呈圓柱,脊兩側與刃間有血槽,銘文刻于莖部,劍身花紋多鑲嵌、鎏金、錯金銀等。 楚國雙色復合劍,秦長劍.屈原:鉻氧化技術
8、青銅殳
功能——長柄的矛形兵器,多作車兵,用于沖撞之用。
·楚全殳,柄長3.3至3.4米. ·《考工記》“殳,尋有四尺” ·《說文》引《周禮》,殳長“丈二尺” 一尋=八尺 一丈=十尺
9、弩機
錯金銀弩機
10、矢鏃
功能——遠射之器 分類——雙翼鏃、三翼鏃、三棱鏃
11、胄
·功能——防護之器 ·基本形制—— ·特征——殷商胄正中起脊棱,左右對稱,后腦部下伸延至頸部,飾獸面紋,上豎管狀,以裝纓飾。 ·西周胄或有縱脊、或為平素。
(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