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鵬。我從2001年開始背包旅行,到現在已經整整18個年頭。說起“背包客”,這其實是從西方流傳過來的概念。往小了說,就是把所有行李塞進背包,說走就走;往大了說,背包旅行提倡的是一種獨立自主的精神。他們往往都是“獨行俠”,需要自己規劃行程,應對突發狀況。他們在旅行中認識世界,了解自己。
成為職業旅行者之前,我做過8份完全不一樣的工作:物流、金融、市場、雜志編輯……可這些嘗試,并沒有讓我找到未來的方向,相反還越來越迷茫。我不知道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未來更是虛無縹緲。
其實我們能夠控制的人生長度,不過幾十個年頭。房子、車子、妻子、孩子,幾乎牢牢控制了我們的一生。我在想,會不會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我想去感受這個活色生香的世界,也想在體驗中挖掘自己的無限可能。于是一次次出發,并且越走越遠。
18年來,我去過很多地方,看過不同的風景,遇見不同的人。我向火車上白發蒼蒼的老者求教,被一面之緣的路人幫助,與路上邂逅的伙伴相互鼓勵……這些體驗,讓我獲得了許多難忘的回憶。
今年冬天,我在撒哈拉沙漠聆聽了一場“靜謐之音”音樂會。空闊的沙漠,將城市里的噪音徹底隔絕。三位音樂人,三種不同的樂器,成為天地之間、沙漠之中,靜謐深處的回響。音樂會結束后,旁邊的朋友跟我說:“這可真是一生一次的經歷!”我不住點頭。
其實我們旅行的目的,不就是去尋找一個個讓此生難忘的時刻,去創造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記憶嗎?
當我在阿拉斯加看極光揮舞天際,當我在東非草原看角馬過河,當我在極地終于等到北極熊覓食的身影……我都會在心里說一句:“值了!”
旅途中,除了那一個個讓人眼界大開的時刻,也有許多讓人眼中一熱的瞬間。我曾在法國山區迷路,被一位好心的老太太解救。當我要對她表示感謝的時候,她對我說:“Love is a circle,愛是一個圓。你不用感謝我,但我希望,你能夠在今后的旅途中幫助更多的人。”
于是,后來我去過加爾各答的修道院做義工,給那些流浪的垂死的年老的人換藥、洗衣服、洗澡;也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到四川馬邊、新疆塔縣、云南寧蒗,給那些偏遠地區的孩子們送書、送鞋、送蛋糕……
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并不能讓他們的生活發生質的改變。但就像那句“love is a circle”,我只想盡己所能,把善意和希望傳遞給更多的人。我相信這種無形的能量,早晚有一天會回到自己身上。這也是“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
最近,有一首網紅歌曲:“藍天白云,晴空萬里,突然暴風雨。”其實,這句歌詞用在旅途中也非常合適。旅途中不僅有絢爛的風景,也有坎坷與黑暗。我曾被騙過,被偷過,被搶過,甚至連生命都受到過威脅。
那是湄公河上游,一個叫作孟威村的地方:沒有信號,沒有網絡,不通公路。我被住店的老板偷了300美金。當我去跟他理論時,他一下子變得歇斯底里,從后院抄出一把砍竹子的彎刀,指著我說:“I want to kill you,我要弄死你。”
我一下就懵了,因為我不知道往哪走。當天的船也開走了,我不得不在村子里過夜。當天還下起大雨,因為雨聲,我什么都聽不見。因為烏云,我什么都看不見,屋里屋外,漆黑一片。我怕極了,東南亞的雨季竟然還有冰冷恐怖的一面。
其實,當時的我也正在經歷人生的雨季,想要把職業旅行這條路繼續走下去。可走了七八年,仍舊看不到未來的方向。我想到年邁的父母,想到生活的入不敷出。當時的我,已經徹底迷失,不知該不該堅持。
然而,就在那個雨夜,我想到之前看過的一句話,那句話說的是:“如果想獲得內心的平靜,就一定要穿越茫茫黑暗。”第二天,老板又拿著刀威脅我,我突然就不怕了。我明白,他只是在嚇唬我。其實生活中的各種磨難,都只是在嚇唬我。我想,我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為了自己最初的夢想堅持到底,畢竟黑夜總會過去。
轉眼已經走了那么多年,除了要面對現實的危險,還要面對許多孤獨的時刻。在午夜航班,在夜深人靜,在無人傾訴的時候,我能做的,就是跟自己對話,誰說這不是另一種自由呢?孤獨總能讓我陷入一種深層思考,激起許多靈感的火花,就像平靜的水面上掀起的漣漪。有的想法會越想越深,越想越激動,從漣漪成為漩渦,那其實就是來自心底的聲音。
可能每個立志環游世界的人,都在尋找一個終點。我曾經以為,南美洲的烏斯懷亞就是終點。它位于阿根廷的最南端,那里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The end of the world”,世界的盡頭。在此之前,我已經劃掉了所有旅行清單上的目的地,并打算在這里,為一段漫長的旅途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可事與愿違,因為簽證出了問題,那次旅行不得不提前終止。我問自己,下一站要去哪里?還要去遠行嗎?然而,就在訂下回國機票的那刻,我心里從不知去往何處變得迫切起來。“我想回家。”當我過海關,跟移民官說出這句話時,一下子如釋重負。那一刻,我的眼圈也紅了。是的,無論你是否遠行,無論你經歷了什么,家都永遠在那里。
“砰砰砰!”我敲了三下防盜門,我媽開的門,手里拿著掃把,我爸正坐在沙發里看電視。茶幾上,擺著幾盤菜。我輕輕說了一句,“媽,我回來了。”就像我從未曾出過遠門,跟千百次放學回家或者下班回家時一樣。
走到現在,我早就不在乎能不能成為第十個走遍世界的人。與這些虛名相比,我更在意能不能成為想成為的那個自己。人生不僅是車子、房子,應該還有另外一種可能。
我會一直走下去。因為在路上,我學會用善意對待別人,在彷徨時選擇堅定,在孤獨時刻傾聽內心的聲音……每個人其實都是一個富礦,只要你勇于體驗,勇于知新,你會驚喜地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不要在全力發掘前,隨便定義自己,束縛自己。
雖然我已年近不惑,可那個背包遠行的我,依舊擁有孩子的眼光,少年的心態。我也希望每一個人,年輕如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我是新青年,張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