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姜姓呂氏被田氏取代前,田氏在齊國是怎樣的存在?一起來看看。
田氏原本是陳國的公族,因緣際會,陳國內亂,陳完跑到了齊國,在齊桓公的許可下定居下來,埋下了田氏代齊的種子,就如同后來晉文公繼位后設三軍六卿制,為將來的三家分晉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樣。
在姜姓呂氏被媯姓田氏(陳完后人由陳氏改為田氏)取代前,田氏在齊國的存在是經過了好幾個階段的:定居穩定階段、發展階段、奪權階段。
齊桓公對陳完非常照顧,原本打算封他為卿,但陳完不敢接受,于是改封為工正,掌管齊國的工程建設。齊國的上卿是高、國二守,其下還有一些低一級的卿,陳完沒有接受卿位,應該比齊國除高、國之外的卿略低,但并不影響其在齊國的發展。陳完去世后,謚為“敬仲”,他的兒子陳思,死后謚號“夷孟”。陳思之子陳莊(一名陳克),謚號“閔孟”。陳莊之子陳須無,謚號“文子”。
田氏代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事件,意味著禮崩樂壞的進一步發展!陳氏是逃亡到齊國,被收留,但是他們在實力強大后,居然取而代之,最后被夷滅也是自然.
田氏代齊之前四代都是齊國的權臣執掌朝政,能行廢立之事的那種,事實上也廢立了好幾次。連續幾代的田家掌門人都沒出現“昏君”。田家假公濟私,私樹恩德于民,最有名的就是借給老百姓糧食,借的時候用大斗,收的時候用小斗。這樣下來老百姓對田家感恩戴德,最后田氏代齊毫無波瀾。
田常去世后,田盤繼位,勢力已經大過齊宣公,田盤那眾多的兄弟一個個做了齊國大大小小城邑的大夫,田氏逐漸走出國門,活躍于國際舞臺,為奪權爭取支持。到田和繼位的時候,齊國國君已經成了擺設,公元前391年,田和將齊康公放逐于一個海島上,給一城做為食邑,供奉祭祀。后來,這一城也被收回,任齊康公自生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