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科(Palmae)刺葵屬(Phoenix Linn.)共約17種,中國產2種,引入4種,本期收錄2種。
注:本屬均為雌雄異株植物。
另:本期'加納利海棗'數(shù)據(jù)來源于“Palm Pedia'網(wǎng)站,由于翻譯能力有限,筆者不敢保證完全準確。
一 . 海棗(Phoenix dactylifera L.)
海棗(銀海棗、中東海棗、棗椰子、伊拉克蜜棗)是棕櫚科刺葵屬下的一種,原產西亞和北非。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qū)有引種栽培。
海棗屬于叢生常綠喬木(草質喬木),高達35米,主干(莖)直徑60-90厘米,莖具宿存的葉柄基部,上部的葉斜升,下部的葉下垂,形成一個較稀疏的頭狀樹冠。葉柄長而纖細,多扁平;羽片線狀披針形,長18-40厘米,頂端短漸尖,灰綠色,具明顯的龍骨突起,2或3片聚生,葉片上有白粉,下部的羽片變成長而硬的針刺狀。
佛焰苞長、大而肥厚,花序為密集的圓錐花序;雄花長圓形或卵形,具短柄,白色,質脆;花萼杯狀,頂端具3鈍齒;花瓣3,斜卵形;雄蕊6,花絲極短;雌花近球形,具短柄;花萼與雄花的相似,但花后增大,短于花冠1-2倍;花瓣圓形;退化雄蕊6,呈鱗片狀。果實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3.5-6.5厘米,成熟時深橙黃色,果肉肥厚。
花期3-4月,果期9-10月(目前中國僅在云南和廈門地區(qū)可以結實)。
▲莖上宿存葉柄
▲宿存葉柄被人工剝離
▲葉片上的白粉
▲葉柄上的白粉
▲葉片上的白粉
▲果實未成熟
▲果實成熟
二 . 加納利海棗(Phoenix canariensis Chabaud)
加納利海棗(加拿利海棗,由于是音譯,兩種皆可)是棕櫚科刺葵屬下的一種,原產西班牙加納利群島(即金絲雀群島Canary Islands) ,現(xiàn)世界范圍廣泛種植。1909年引種到臺灣,20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大陸,《中國植物志》未記錄該植物。
加納利海棗屬于叢生常綠喬木(草質喬木),高可達40米,莖具宿存的葉柄基部,上部的葉斜升,下部的葉下垂,形成一個較稀疏的頭狀樹冠。葉長4-6米,藍綠色,葉柄基部寬25-30厘米;每一片葉上多達200片小羽片,羽片(小葉)線狀披針形(同海棗),長25-30厘米,革質,頂端漸尖,具明顯的龍骨突起,兩面光滑,下部的羽片變成長而硬的針刺狀(同海棗)。
花序為密集的圓錐花序;雄花序直立,黃綠色,幼時褐色,長50-70厘米,雄花緊密排列,花瓣3,斜卵形,長約6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圓鈍或具小鋸齒,,雄蕊6,花絲極短;雌花序初期直立,后下垂,黃綠色,長1.6-2米,雌花黃白色,具短柄,有芳香,花萼約2.5毫米,花瓣長3毫米,寬約4毫米。果實倒卵形,長1.5-2厘米,成熟時紫紅或金黃色。
花果期不詳。
國內常見的加納利海棗都不高,高大的加納利海棗價格偏貴。
▲宿存葉柄被人工剝離
▲葉柄上無白粉
海棗和加納利海棗較難區(qū)分,根據(jù)數(shù)據(jù),海棗的小葉和葉柄有白粉,加納利海棗的小葉和葉柄光滑,但是筆者沒有找到加納利海棗葉子的特寫照片,僅能參考下圖。其實兩者的景觀效果差不多,也不必深究。
另是筆者個人的主觀感受,海棗的主莖較細,常為灰棕色,加納利海棗的主莖較粗,常為黃色(應該是人工剝離宿存葉柄后的顏色)。
三 . 相關運用
本期兩種植物在園林中的運用基本一致,主要用于打造富有熱帶風情的特殊風格景觀,南方城市常作行道樹或樹陣,酒店或公園常種植在水池(泳池)旁邊,此外海棗的果實可生食,還可用于制作蜜餞或釀酒,種子可作牲畜的飼料,葉子可用于編織,用途較為廣泛。
其喜光,喜高溫干燥氣候,喜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耐鹽堿能力較強,但不能超過3%,海棗在溫度低于17.7℃就不開花結果,結果溫度要在29℃以上。
海棗
加納利海棗
您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
如果你喜歡我們,請推薦給更多的朋友。
如果你對我們有意見或者建議,我們歡迎你留言。
請記住我們:
環(huán)境與未來|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