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之最——石膏
藥物功效:解肌清熱,除煩止渴。
主治:治熱病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譫語發狂,口渴咽干,肺熱喘急,中暑自汗,胃火頭痛、牙痛,熱毒壅盛,發斑發疹,口舌生瘡。煅敷生肌斂瘡。外治癰疽瘡瘍,潰不收口,湯火燙傷。
性味歸經:辛甘,寒;入肺、胃經。
藥物配伍:①《本草經集注》:“雞子為之使。惡莽草、馬目毒公。”②《藥性論》:“惡巴豆,畏鐵。” 配桑葉,清宣肺熱;配桂枝,表里雙解;配白芷,清熱瀉火、消腫止痛;配知母,清熱除煩;配半夏,肺胃雙清、降逆化痰;配甘草,清肺止咳;竹葉,清熱除煩。
用藥忌宜:脾胃虛寒及血虛、陰虛發熱者忌服。《醫學啟源》:“《主治秘訣》云,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極熱者,不可輕用。”
瀉火之最——黃連
別名:王連,支連,川連,雞爪連,雞爪黃連,光連,雅連,峨嵋連,嘉定連,刺蓋連,野黃連,鳳尾連。
藥用部位:黃連,三角葉黃連,峨嵋野地連或云南黃連的根莖。
性味歸經:苦,寒。入心、肝、胃、大腸經。
功效分類:清熱藥,清熱燥濕藥。
功效主治:瀉火,燥濕,解毒,殺蟲。治時行熱毒,傷寒,熱盛心煩,痞滿嘔逆,菌痢,熱瀉腹痛,肺結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積,蛔蟲病,百日咳,咽喉腫痛,火眼,口瘡,癰疽瘡毒,濕疹,湯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煎水洗或浸汁點眼。
用藥忌宜:凡陰虛煩熱,胃虛嘔惡,脾虛泄瀉,五更泄瀉慎服。
用藥配伍:①《本草經集注》:“黃芩、龍骨、理石為之使。惡菊花、芫花、玄參、自鮮皮。畏款冬。勝烏頭。”②《藥性論》:“惡白僵蠶。忌豬肉。”③《蜀本草》:“畏牛膝。”
降氣之最——沉香
別名:蜜香,沉水香。原植物白木香又名:土沉香,女兒香,牙香樹、莞香、六麻樹
功效:降氣溫中,暖腎納氣。
主治:治氣逆喘息,嘔吐呃逆,脘腹脹痛,腰膝虛冷,大腸虛秘,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性味歸經:辛苦,溫。入腎、脾、胃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錢;磨汁或入丸、散。
用藥忌宜:陰虧火旺,氣虛下陷者慎服。
止痛之最——元胡
別名:延胡索、延胡、玄胡
主治用法:用于全身各部氣滯血瘀之痛,痛經,經閉,癥瘕,產后瘀阻,跌撲損傷,疝氣作痛。水煎服。
用量:煎劑:3~15克。丸散:0.35~13.5克。外用:適量。
止血之最——三七
別名:開化三七、人參三七、田七、金不換、盤龍七。
主要功效:性味歸經: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經以根、根狀莖入藥。是名貴中藥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腫止痛,是云南白藥主要成分,同棵植物的花葉也能入藥,當茶飲。
三七花茶的功效:三七花茶具有食用方便、潤口、止渴等特點,主要功效跟三七相似,主要功效特點是: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等。三七花可以像喝茶一樣每天喝幾杯,而且它還像普洱茶一樣耐泡!
醫學功能:
(1)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顯著的造血功能;
(2)能加強和改善冠脈微循環,擴三七入藥歷史悠久,作用奇特被歷代醫家視為藥中之寶,故有“金不換”之說法。
三七“味微甘而苦,頗似人參之味。”“凡杖撲傷損,瘀血淋漓者,隨即嚼爛罨之即止,青腫者即消散。若受杖時,先服一、二錢,則血不沖心,杖后尤宜服之,產后服亦良。大抵此藥氣溫,味甘微苦,及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
補陽之最——鹿茸
性味:甘咸、溫。
功用:補精髓,助腎陽,強筋健骨。
主治:腎虛、頭暈、耳聾、目暗、陽痿、遺精、腰膝痿弱、虛寒帶下及久病虛損等癥。
禁忌:服用本品宜從小量開始,緩緩增加,不宜驟用大量,以免陽升風動,或傷陰動血。陰虛陽盛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