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故宮館藏清雍正瓷器精品欣賞(一)

相遇是美的開始,人民瓷壇與您一起品瓷賞畫、識人知物

粉青釉七孔花插


粉青釉七孔花插 底部


粉青釉七孔花插,清雍正,高11.5cm,小瓶口徑2.5cm,足徑14.8cm。
  花插由一托盆上置7個小撇口瓶組成,瓶垂腹,底粘于托盆上,托盆圓口,直壁,圈足,足內有青花3行6字“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外壁飾有兩周弦紋,并凸起8條曲線紋。
  清代青釉器的燒造肇始于康熙,盛于雍正、乾隆時期,根據釉色深淺的不同又分為豆青、冬青、粉青3種釉色。其中以粉青釉色最為雅致美觀。該器工藝復雜,技藝精湛,裝飾在器身的8條曲線,給原本單一的粉青釉色增添了一種節奏與韻律的美感。小瓶瓶口雖有殘缺,但不失為一件精美之作,極具藝術和觀賞價值。


紫紅地白梅琺瑯彩小盅


紫紅地白梅琺瑯彩小盅 底部


紫紅地白梅琺瑯彩小盅,清雍正,高3.5cm,口徑7.3cm,足徑2.9cm。
  盅口微撇,深腹,淺圈足,足內青花雙方欄內署“雍正年制”4字楷書款。通體紫紅色地上用琺瑯彩繪白色梅花,黑色樹干。器物小巧,色彩對比鮮明,繪畫技藝高超,為雍正琺瑯彩中的精品,我院僅有1對。
  琺瑯彩是一種模仿銅胎畫琺瑯而燒制的一種瓷器彩飾,自康熙末年創制成功以來,一直為帝后所珍愛。雍正時期琺瑯彩工藝達到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境界,這與雍正皇帝親自干預琺瑯彩器的制作密切相關。雍正皇帝對琺瑯彩器的胎體、原料、圖案、繪工、釉色要求非常嚴格,使此時期琺瑯彩器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故宮藏《乾清宮琺瑯、玻璃、宜興胎陳設檔》中羅列了從康熙至乾隆朝宮廷收藏的琺瑯器共408件,其中雍正朝琺瑯彩器有201件,檔案記載琺瑯彩器中繪有紅地白梅花圖案的器物有宮碗、四寸碟、三寸碟、盅4個品種,共14件,由此可見,雍正帝喜愛此圖案。琺瑯彩器絕大部分收藏于臺北故宮,北京故宮只有一小部分收藏。現臺北故宮中可見到檔案中記載的紅地白梅花圖案的碗、碟,未曾見小盅。故宮資料中發現的這對小盅,與檔案第67條記載的“瓷胎畫琺瑯白梅花紅地盅”品名、款識完全一致,小盅雖有殘破,但卻解決了二百多年來懸而未決的問題,意義重大。 


黑釉描金云龍紋高足杯


黑釉描金云龍紋高足杯 底部


黑釉描金云龍紋高足杯,清雍正, 高9cm,口徑7cm,足徑5.9cm。清宮舊藏。
  杯撇口,深腹,空心高圈足。里施白釉,外施黑釉并有描金紋飾。腹部為二龍戲珠紋,足面為海水波浪紋。通體紋飾用金彩單線描繪,紋飾清晰,畫面疏朗,典雅古樸。足內施白釉。足內沿順時針方向署青花楷體“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我國瓷器中之金彩裝飾始于宋,成書于清雍正年間的《南窯筆記》云:“描金始于宋,湖田窯有素瓷描金一種。”《吳越備史》亦記載:“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九月十一日,王進朝謝于崇德殿,復上金裝定器”。表明宋代湖田窯、定窯已出現了以金彩裝飾的瓷器。
  清代瓷器的金彩裝飾技術有很大進步,應用亦更加廣泛,品種有灑藍地描金、烏金釉描金、銅紅釉描金、礬紅彩描金、五彩加金等。法國傳教士殷宏緒曾記錄了景德鎮瓷廠金彩的制作過程:要想上金彩,就將金子磨碎,倒入瓷缽內,使之與水混合沉淀,直到水底出現一層金為止。平時將其保持干燥,使用時取其一部分,溶于適量的橡膠水里,然后摻入適量鉛粉,金子與鉛粉的配比為30:3。在瓷器上上金的方法同上彩的方法一樣。用此調好的金彩料繪于瓷器上,入窯經低溫燒成。
  黑釉是一種光潤透明、色黑如漆的高溫釉,因釉料主要取自景德鎮附近所產的烏金土,故又名“烏金釉” ,以三氧化二鐵(Fe2O3)為呈色劑,配合適量的二氧化錳(MnO2)和氧化鈷(CoO),生坯掛釉,以高溫燒成。康熙、雍正時期盛行。清雍正時景德鎮窯督陶官唐英所著《陶成紀事》中提到:“新制仿烏金釉,黑地白花、黑地描金二種。”這件高足杯即“黑地描金”的品種,為當時仿古創新的品種。雍正四年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記載:“三月十三日員外郎海望持出拱花白洋磁靶杯一件,黑釉金龍洋磁靶杯一件。奉旨:將此靶杯照都盛盤式做西洋欄桿。將靶杯或十二只一盤,或十八只一盤,足子俱要下穩。盤子或做漆的或做棕木的亦可。欽此。于五月初七日做得高麗木欄桿紫枟木都盛盤二件并磁靶杯二件,員外郎海望呈進訖。” 可知此杯為雍正四年(1726年)所制,同時說明清宮對此品種十分重視和欣賞。

琺瑯彩梅花牡丹紋碗


琺瑯彩梅花牡丹紋碗 另面


琺瑯彩梅花牡丹紋碗 底部


琺瑯彩梅花牡丹紋碗,清雍正,高6.9cm,口徑14.6cm,足徑6cm。
  碗撇口,弧壁,圈足。內施白釉。外壁以琺瑯彩描繪梅花兩株,枝干蒼老虬勁,設色嬌艷。樹下牡丹花朵怒放。一側墨彩題“百囀千聲隨意好,琪花瓊草逐時新”七言詩句。引首鈐閑章“先春”,末尾鈐閑章“壽古”、“香清”。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藍料彩楷書“雍正年制”雙行四字款,外圍藍料彩雙方欄。
  此碗圖案描繪細致入微,設色清雅,令人賞心悅目。
  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案記載,琺瑯彩瓷器的畫匠多出自供奉于內廷的如意館畫師,雍正朝有戴恒、鄒文玉、唐岱、賀金昆、宋三吉、焦國俞等。正是畫工的精湛技藝和非凡的藝術修養,方使琺瑯彩瓷器取得如此高超的藝術成就。


青花夔鳳紋雙陸尊


青花夔鳳紋雙陸尊 底部


青花夔鳳紋雙陸尊,清雍正,高18.6cm,口徑13.7cm,足徑10.3cm。
  尊圓口,長直頸,溜肩,直腹,圈足。內施白釉。外壁青花裝飾。瓶體通過留白的裝飾技法,頸、腹間繪有青花夔鳳紋樣。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雙陸尊的名稱源自器形模仿雙陸棋的造型,系用于插花的陳設器。此器青花色澤淡雅細膩,體現了雍正朝的風格,是雍正官窯瓷器的代表作。
  清雍正時瓷土選料精細,研粉、澄漿、制坯等工藝要求嚴格,燒制技術高,因而胎胚堅白細潤,成型工整,器體輕薄。大器胎體勻稱,不顯厚重,小器愈加玲瓏。因此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說。此時的青花瓷多采用淡描雙鉤法,勾出輪廓線,加以重染,畫風細膩,構圖疏朗,清秀典雅。


青花枯樹棲鳥圖梅瓶


青花枯樹棲鳥圖梅瓶 底部


青花枯樹棲鳥圖梅瓶,清雍正,高21.2cm,口徑3.4cm,底徑7.9cm。
  梅瓶小口,短頸,豐肩,腹以下內斂,近底處外撇,玉璧形底。內施白釉。外壁青花裝飾,通景繪枯樹棲鳥圖,棲落在冬日枯樹上的山雀兩兩相對,野趣十足,別有情致。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書“雍正年制” 雙行四字款。
  此瓶圖案疏朗大方,畫意生動自然。


粉彩過枝桃樹紋盤


粉彩過枝桃樹紋盤 盤心


粉彩過枝桃樹紋盤 底部


粉彩過枝桃樹紋盤,清雍正,高8.4cm,口徑50.6cm,足徑28.1cm。
  盤撇口,弧壁,圈足。內底彩繪一株桃樹沿盤壁蜿蜒伸展至外壁,上結有9枚桃實,6枚在盤內,3枚在盤外。枝旁飛舞數只紅蝙蝠。桃花盛開,果實累累,紅色的桃實,粉色的桃花,嫩綠的枝葉,畫面喜慶吉祥。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盤形體碩大,造型端莊,紋飾主題寓意“洪福齊天”、“福壽雙全”。這種從器內延伸至器外的畫面俗稱“過枝花”。清末寂園叟撰《陶雅》曰:“庚子后,所出五彩過枝之盤碗甚多,有桃實八枚綴于枝上者,索價亦甚巨。過枝云者,自此面以達于彼面。枝干相連,花葉相屬之謂,皆雍正官窯也。”此種畫法起源于清康熙時期,一直影響及道光時期,亦見有“過墻龍”、“過墻鳳”等。晚清以后這種畫法不多見。


END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明,清,瓷器碗
清宮舊藏鑒賞!故宮博物院珍品陶瓷(第25期)
奇幻瑰麗—沈陽故宮藏清代瓷器鑒賞品析
紅釉瓷器第一頁
清雍正:精品瓷器大雜燴,讓你一次欣賞夠!記得收藏
霽藍與灑藍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洪县| 禹城市| 夏河县| 玉龙| 宜丰县| 信宜市| 印江| 福建省| 沁阳市| 灵台县| 浑源县| 滨州市| 澄迈县| 华池县| 阿克| 鞍山市| 宁乡县| 马关县| 威海市| 漳州市| 五峰| 永吉县| 亳州市| 繁昌县| 抚州市| 萝北县| 金乡县| 电白县| 九江县| 永康市| 桦南县| 西贡区| 莎车县| 望谟县| 北碚区| 博白县| 江津市| 徐闻县| 敦化市| 灌南县| 化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