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李姐是小區里出了名的“三好”媽媽:
李姐本人不僅學識高,是大學英語老師,一家三口的飲食起居也打理得相當好,是業主互助群里的活躍分子……
然而,前天晚上李姐家卻傳來女人的“慘叫”——倒不是真如段子所言“媽媽給孩子輔導作業輔導不下去了于是尖叫”,而是李姐的小女兒把兒童房“拆”了。
據李姐描述,拆房現場可謂“慘烈”:
玩具撒了一地;
人物模型被淘氣的女兒插到了花盆中,美其名曰,“辦森林舞會”;
墻面和衣柜柜門則被女兒用李姐的新口紅涂上了大寫的wall和closet(譯為“墻壁”和“衣柜”,李姐的女兒英語很好)……
當時李姐在書房備課,完全沒意識到小女兒在房間里搞事情,還偷拿了媽媽的口紅亂寫亂畫。
事后,我問李姐,那你教訓她了嗎?
李姐說,偷拿我的口紅,這種行為性質惡劣,我絕對要教訓她;但其他行為我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我總不能批評她,把才學的單詞寫到對應的物品上是不對的,我這樣做只會打擊她的學習積極性——可沒想到她這次這么調皮!真希望我那天的尖叫能給她提個醒。
我非常贊同李姐的做法,因為孩子的想象力和智力發展,往往就潛藏在他們的“淘氣”里。在一定程度上放任孩子淘氣,其實是在給孩子探索世界的主導權。而一個能主導自身與外界關系的孩子,無論于學業還是于長遠發展,其主觀能動性都非常強,即自覺、自律、有較強的學習能力。
舉一個例子:筆者在大學期間,曾拜訪過一位高校教授。
本以為是書香世家,裝修風格定是中式或新中式,沒想到剛進門,就看見滿屋的兒童涂鴉:彩色鉛筆、蠟筆、水彩、水墨、創意繪畫……家里的客廳沒有電視,而是擺書,這倒是令我印象深刻。
我問老師,妹妹背著您涂鴉?
老師說不是,是她允許孩子畫的,沒必要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而那次拜訪后,老師一家人即將啟程去美國(進修),孩子被臨時插班到美國學校,聽說適應能力不錯,沒有遇到較大的culture shock。
那么,理想中的兒童房最好是什么樣的呢?
——理想中的兒童房,筆者既不希望給父母帶來太多的整理負擔,又希望孩子能夠在自然舒適的環境里健康成長。
視覺設計:不建議使用厚重的顏色或大量留白,前者會壓抑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或讓內向的孩子更內向,不利于孩子的性格發展;而大量留白則容易引導孩子養成發呆的習慣,若長期發呆后無聊心態得不到解決,孩子一旦接觸電子游戲就很容易沉迷。
注:此處的大量留白不一定指裝修,書籍也可以“裝飾”兒童房。
安全性:將帶棱角的家具做成圓角,電源插座設置在遠離孩子的高度,避免有毒裝修材料的使用,綠植要無毒,如滴水觀音此類微毒性植物就不宜放在兒童房內了。
儲物收納:切忌把孩子的衣物亂堆亂放在除衣柜以外的地方,亂堆亂放容易引導孩子養成沒收拾的習慣——但對于孩子玩具的擺放,父母一定不要過分干涉!哪怕孩子把玩具撒了一地,也要任其“撒”,玩完后能主動收納入盒/箱就好。
愛因斯坦曾對那些勸他收拾書桌的人說:如果雜亂的書桌意味著雜亂的大腦,那么,空桌子又意味著什么呢?孩子的玩耍空間同樣如此。
父母可以選擇一些有趣的收納盒/箱,來引導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如:
01 童趣收納架
02 卡通收納車
03 兒童安全收納桌
好了,關于兒童房的布置就是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