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汽車自駕游》雜志2020年8月刊
撰文、攝影_劉鯨魚
說起內(nèi)蒙古,那是一種伴著歌聲、帶著青草芬芳和牛羊蹤影的畫卷。無邊無際的廣闊大地上,有茂密的森林、豐美的草場、肥沃的農(nóng)田、遼闊的水面、眾多的野生動植物和無窮的地下礦藏。草原的民族風(fēng)情與蒙古粗獷豪放的歌舞更是讓人心醉神迷,撩人心弦的蒙古長調(diào)、奔放舒展的安代舞、感人肺腑的馬頭琴,仿佛是草原時光的背景音樂。
酷暑當頭的8 月,在廣闊的祖國版圖中,內(nèi)蒙古是少有的一陣清涼。抵達內(nèi)蒙古之后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廣闊,從錫林郭勒到赤峰,這種感受隨著行程,逐步變成嘴邊自然上揚的微笑、內(nèi)心不再糾結(jié)的豁達和對這片土地日益增長的熱愛。
首站錫林郭勒,我有幸一睹那達慕大會的風(fēng)采。“那達慕”是蒙古語,意為“娛樂、游戲”。最早記載“那達慕”活動的是1225年用畏兀兒蒙文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jié),蒙古族人舉辦“那達慕”慶祝豐收,久而久之成了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內(nèi)蒙古各個草原之中,錫林郭勒的那達慕規(guī)模最大,也距離市區(qū)最近——會場為錫林浩特市西南方向17 公里處地域平坦開闊的希日塔拉草原。在蒙古族人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的希日塔拉草原,是忽必烈發(fā)跡的所在,也被稱為天堂草原。我曾聽過詩歌這樣描述:“忽必烈的馬蹄踏響了草原黎明的晨鼓,哈扎布的長調(diào)唱醉戈壁灘,沙粒拉響馬頭琴的悠揚,沙地榆枝椏傳出天籟般呼麥聲,勒勒車摟著牛兒……”詩中場景呼應(yīng)著眼前的那達慕,恰如其分。
這片神奇的草原上,不光有“大海”,還有火山。達里諾爾湖又稱達里湖,漢語意為“大海一樣的湖”,這里不僅是是內(nèi)蒙古赤峰市最大的湖泊、內(nèi)蒙古地區(qū)四大名湖之一, 更是廣闊內(nèi)陸中如海洋般的存在。
位于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達里湖是達達線的開端,是一個低濃度鹽水湖。達里諾爾湖周長百余公里,呈海馬的形狀,湖周圍草地緩升,百里際天,僅東南角地勢下沉,曼陀山斜橫而出,視為屏障。
草原公路的最后一程,我們在一處世外桃源般的風(fēng)景旁停駐。打聽之下得知,這里正是位于塞罕壩邊緣的樺木溝國家森林公園,蛤蟆壩、盤龍峽等一眾淳樸的名稱拼湊出詩意的視覺體驗。
樺木溝地處典型的森林—草原交錯帶和高原—丘陵—曼甸—接壩山地移行地段,既有森林,又有草原;既有河流,又有湖泊;既有山地,又有高原;既有丘陵,又有曼甸。目之所及,變化萬千,點點白色樺木又格外出眾,被譽為“水的源頭、云的故鄉(xiāng)、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TIPS
是內(nèi)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兩條景觀公路,在阿斯哈圖石林交匯,可結(jié)合成一條自駕線路。其中達達線全長135公里,起始于達里湖,終點是阿斯哈圖石林,路上會穿過一望無際的貢格爾草原;熱阿線全長77公里,起點是熱水塘鎮(zhèn),終點為阿斯哈圖石林,路邊由成片的白樺樹、山楊和落葉松守護著。
美食
錫林郭勒和赤峰最讓人惦記的美食當然是鮮香滑嫩的牛羊肉,不管做法是烤、涮、蒸、煮、燉、煨、炸、氽、炒還是溜,味道都足夠誘人。其他小吃還有青稞面蒙古果子、赤峰對夾、奶豆腐、蒙古包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