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享受生活的樂趣
王小波說:“我活在這世上,無非是想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情。”
于是,他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心中的光明;
他用一生去享受最美好的三件事:智慧、有趣和性愛。
數十載人生很長,長到可以去感受、認知無數的人和事;
也很短,短到即使窮盡力氣,也無法探索所有生活的樂趣。
這數十年如何過,只取決于自己。
02
快樂是自己給的
同樣半杯水,在悲觀者眼中,是“只剩半杯“;在樂觀者眼中,卻是“還有半杯“。
《未來簡史》中有這樣一句話:“人是懸掛在自我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
未來過怎樣的生活,在自己給目前生活下定論時,就已決定。
同樣的工作,若一味埋頭苦干,也許10年后你還在抱怨加班時間太長。
若學會鉆研技巧、探索更好的方法,也許10年后你就成了有權利給員工放假的那個人。
03
拒絕功利的活著
生活因立體復雜、變化莫測而美麗。
它不是邏輯嚴密的程序,不是除了0就是1的單調世界。
是枝裕和說:“這個世界需要一些沒有意義的事物存在。要是每件事都有意義的話,人是會窒息的。”
若強要賦予生活的一舉一動、一花一木存在的意義。
那么行走其中的人就成了流水線上的一顆顆螺絲,失去了思維和創造的價值。
04
不做只會工作的“豬”
如果人只知道工作會變成什么樣?
周國平在他的微博中曾分享過這樣的公式:
人=吃飯+睡覺+上班+玩。豬=吃飯+睡覺。
代入:人=豬+上班+玩。
即:人-玩=豬+上班。
結論:不懂玩的人=會上班的豬。
想一想百年之后,你希望你的墓志銘上刻著怎樣的話?
是“一個好員工”還是“一個懂生活的人”?
05
放下想要卻得不到的
工作就像抓娃娃,投入心血,在過程中努力抓取目標。
得到心儀的娃娃是最大的驚喜,得不到也是尋常。
沒有人會傾家蕩產抓娃娃,因為除了抓娃娃,生活中還有更多樂趣。
《托斯卡納艷陽下》中有這樣一句話:“為了自己想過的生活,勇于放棄一些東西。”
這個世界沒有公正之處,永遠得不到兩全之法。
付出努力后,得到就欣喜,失去就接受。這樣才會獲得更輕松愜意的生活。
06
成長會讓一切釋然
村上春樹在《1Q84》中說:
“不必太糾結于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未來,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
漸漸長大后,就會發現當時看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只是尋常,那些無法忍受的困難也只是小事。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會將每個人塑造成更好的自己。
07
日常瑣事也值得熱愛
生活壓力那么大,哪有勇氣和精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享受生活其實不止旅行一個方法。
芥川龍之介說過:
“為使人生幸福,我們必須熱愛日常瑣事。云的光彩,竹的搖曳,雀群的鳴聲,行人的臉孔。須從日常瑣事中體味無窮的甘露。”
美好就藏在最不起眼的細節中,只看你有沒有一顆發現美的心。
08
期待未來不如活在當下
常聽到這樣的話,等賺夠錢,就去環游世界;拿到年終獎,就買一個喜歡很久的包。
其實享受生活不必等那么久,如果有心,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次旅行。
休·海夫納說:“如果我們充分享受每一天,生活可以是一次美妙、刺激的歷險。問題在于,我們常常錯失找到生活中真正的滿足和幸福的最佳時機。
我們文化的一大趨勢就是,永遠都在為明天而活。一旦你是這樣,明天就永遠不會到來。”
過去無法改變、未來難以預測、明天不會到來,只有當下才是最真實的存在。
《綠山墻的安妮》中,有一句話:
“快樂是人生的真諦,沒有人是為苦惱而生存的。”
有一顆懂得娛樂自己的心,那么快樂的日子永遠在今天
如果不知道生命的意義是要懂得生活。
再努力的工作,也只是漫無目的的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