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控制檢查監督制度(2022年修訂)
第一條 為保證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本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執行,促進公司規范運作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財會〔2008〕7號)、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的《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2年修訂)》《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1號——主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等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有關規定,結合公司實際,制定本制度。第二條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所屬部門、分公司、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內部控制檢查監督工作。第三條 公司加強宣傳引導和教育培訓,通過多種途徑廣泛宣傳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引導全體員工掌握企業內部控制的本質要求,促進全體員工加強學習、提高專業勝任能力,自覺遵守公司內部控制的各項規定。第四條 公司董事會應當對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執行負責。公司確定審計部負責內部控制的日常檢查監督工作,配備專門的內部控制檢查監督人員。審計部對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公司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等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公司各內部機構或者職能部門、全資及控股子公司以及對公司具有重大影響的參股公司應當配合審計部依法履行職責,不得妨礙審計部的工作。審計部應當保持獨立性,不得置于財務部門的領導之下或者與財務部門合署辦公。審計部向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報告工作,對董事會審計委員會負責。第五條 公司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審計部通過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以發現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缺陷(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見附件1)和實施中是否存在問題,評估其執行的效果和效率,并及時報告,同時應督促相關部門、單位及時予以改進,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第六條 審計部應定期對公司的內部控制進行持續性檢查監督。公司應當根據自身經營特點和實際狀況,制定公司內部控制自查制度和年度內部控制自查計劃。公司所屬部門、分公司、全資及控股子公司應定期進行自查,形成自查報告提交審計部。審計部應不定期地對公司的內部控制開展各項專項檢查、抽查等監督工作。第七條 審計部開展內部控制檢查監督工作前,應事先報告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并制定工作計劃。第八條 內部控制檢查監督應涵蓋經營活動中所有業務環節,包括但不限于:(一)銷售及收款環節:包括合同管理、信用管理、運送貨物、開出銷貨發票、確認收入及應收賬款、收到貨款及其記錄等。(二)采購和費用及付款環節:包括采購申請、處理采購單、驗收貨物、填寫驗收報告或處理退貨、記錄應付賬款、核準付款、支付貨款及其記錄等。(三)生產及存貨管理環節:包括擬訂生產計劃、開出用料清單、儲存原輔材料、投入生產、計算存貨生產成本、計算銷貨成本、質量控制等。(四)固定資產管理環節:包括固定資產的自建、購置、處置、維護、保管與記錄等。(五)貨幣資金管理環節:包括貨幣資金的入賬、劃出、記錄、報告、出納人員和財務人員的授權等。(六)關聯交易環節:包括關聯方的界定,關聯交易的定價、授權、執行、報告和記錄等。(七)擔保與融資環節:包括申請授信額度、借款、開立匯票或信用證、匯票承兌與貼現、擔保(包括保證、抵押、質押等)、融資租賃、發行股票、發行債券、發行短期融資券或中期票據等的授權、執行與記錄等。(八)投資環節:包括投資有價證券、股權、不動產、經營性資產及其他長、短期投資、委托理財、募集資金使用的決策、執行、保管與記錄等。(九)研發環節:包括產品設計、技術開發、研發記錄及文件保管等。(十)人力資源管理環節:包括聘用、簽訂勞動合同、員工培訓、請假、加班、離崗、辭職、辭退、退休、計時、計算薪金、計算個人所得稅及各項代扣款、薪資記錄、薪資支付、考勤及考核等。(十一)信息系統管理和信息披露事務管理環節:包括信息系統的建立、使用、管理,信息披露事務管理制度的制訂和執行情況,公司定期報告、臨時報告的編制、審核和披露,內幕信息的保密管理,內幕信息知情人登記,公司內部重大信息的傳遞、歸集和管理,外部信息報送和管理,敏感信息的歸集、保密和管理等。公司應將重大收購和出售資產、重大資產置換、關聯交易、向他人提供財務資助、為他人提供擔保、募集資金使用、委托理財等重大事項作為內部控制檢查監督計劃的必備事項。檢查的內容主要是以上各個業務環節或事項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存在缺陷;內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實施,是否出現過重大風險以及控制、處理重大風險的情況。第九條 審計部開展內部控制檢查監督工作時,可以采取現場談話和問卷調查、現場考察、財務審計、文件審核或書面報告等方式進行。公司各部門、分公司、全資及控股子公司以及對公司具有重大影響的參股公司有義務配合內部控制檢查監督工作。公司各部門、分公司、全資及控股子公司以及對公司具有重大影響的參股公司的負責人應負責組織相關人員按照審計部的要求,及時向審計部提供所需的原始憑證、報表、操作規程和書面報告等文件資料,接受審計部的談話、調查等,如實回復檢查人員的提問。第十條 審計部應對公司內部控制運行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并將檢查中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包括設計缺陷、運行缺陷)和異常事項、改進建議及解決進展情況等形成內部審計[各類審計方法案例報告模板關注公眾號內審網可查閱獲取,內審網注]報告,向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報告,并應當督促相關責任部門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間,并進行內部控制的后續審查,監督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審計部在審查過程中如發現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或者重大風險,應當及時向董事會或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報告。公司審計部如發現公司存在重大異常情況,可能或已經遭受重大損失時,應立即報告公司董事會并同時向總經理、監事會通報,公司董事會應責成相關業務部門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第十一條 審計部應在每次的定期檢查或不定期檢查后向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報告內部檢查工作情況和發現的問題,并及時向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提交年度內部控制檢查監督工作報告。審計部每季度應當向董事會或者董事會審計委員會至少報告一次內部審計工作情況和發現的問題,并至少每年向其提交一次內部審計報告。第十二條 審計部提交的內部控制檢查監督工作報告的內容至少應包括:(一)檢查中發現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之處;(四)對公司內部控制制度下一步發展方向所提出的建議;第十三條 檢查監督工作人員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及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應在內部控制檢查監督工作報告中據實反映,并在向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報告后進行追蹤,以確定相關部門已及時采取適當的改進措施。第十四條 公司董事會及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對內部控制檢查監督工作進行指導,并審閱審計部提交的內部控制檢查監督工作報告。董事會審計委員會應當督導審計部至少每半年對下列事項進行一次檢查,出具檢查報告并提交董事會審計委員會。檢查發現公司存在違法違規、運作不規范等情形的,應當及時向深圳證券交易所報告:(一)公司募集資金使用、提供擔保、關聯交易、證券投資與衍生品交易、提供財務資助、購買或出售資產、對外投資等重大事件的實施情況;(二)公司大額資金往來以及與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人資金往來情況。董事會審計委員會應當根據審計部提交的內部審計報告及相關資料,對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出具書面的評估意見,并向董事會報告。董事會或董事會審計委員會認為公司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或者重大風險的,或者保薦人、獨立財務顧問、會計師事務所指出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存在重大缺陷的,董事會應當及時向深圳證券交易所報告并予以披露。公司應當在公告中披露內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或者重大風險、已經或者可能導致的后果,以及已采取或者擬采取的措施。第十五條 公司董事會或董事會審計委員會應當根據內部控制檢查監督工作報告及相關信息,評價公司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情況,出具年度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公司董事會應當在審議年度報告的同時,對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形成決議。監事會和獨立董事應當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發表意見,保薦人或獨立財務顧問(如有)應當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進行核查,并出具核查意見。公司應當在年度報告披露的同時,在符合條件媒體上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六條 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第十七條 審計機構在對公司進行年度審計時,應按照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的規定,就公司內部控制情況出具審計報告。如審計機構對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出具非標準審計報告、保留結論或者否定結論的鑒證報告(如有),或者指出公司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應當針對所涉及事項作出專項說明,專項說明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第十八條 審計部的工作資料,包括內部控制檢查監督工作報告、工作底稿及相關資料,保存時間五年。第十九條 為充分調動全體員工參與內部控制工作的積極性,公司所有員工可實名以書信、傳真等書面方式向審計部反映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及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的改進措施及建議,以及對內部控制制度下一步修改完善提出建議。對提出改進建議和措施的員工,公司將視具體情況給予獎勵。第二十條 公司將把內部控制檢查監督中所發現的內部控制缺陷及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列為各部門、分公司、全資及控股子公司績效考核的重要項目之一。由于相關人員的故意或失職、瀆職行為,導致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或出現重大風險,給公司造成嚴重影響或損失的,由審計部建議,報監察室、公司紀委、及公司董事會給予相關責任人相應處分。由于審計部的故意或失職、瀆職行為,導致內部控制缺陷及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未被發現或提出,給公司造成嚴重影響或損失的,由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建議,公司董事會給予相關責任人相應處分。第二十一條 本制度未盡事宜,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執行。第二十二條 本制度自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生效并施行,修改時亦同。
為保證X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內部控制[各類審計方法案例報告模板關注公眾號內審網可查閱獲取,內審網注]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執行,促進公司規范運作和健康發展,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有關規定,結合公司實際,制定本認定標準。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視為有內部控制缺陷。1.公司確定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評價的定量標準如下:營業收入潛在錯報 | 錯報≥營業收入總額的0.6% | 營業收入總額的0.3%≤錯報<營業收入總額的 0.6% | 錯報<營業收入總額的 0.3%資產總額潛在錯報 | 錯報≥資產總額的0.6% | 資產總額的 0.3%≤錯報<資產總額的 0.6% | 錯報<資產總額的 0.3%公司確定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評價的定性標準如下:a.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發生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等舞弊行為;2、公司確定的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評價的定量標準如下:營業收入潛在錯報 | 錯報≥營業收入總額的0.6% | 營業收入總額的0.3%≤錯報<營業收入總額的0.6% | 錯報<營業收入總額的 0.3%資產總額潛在錯報 | 錯報≥資產總額的 0.6% | 資產總額的 0.3%≤錯報<資產總額的 0.6% | 錯報<資產總額的 0.3%公司確定的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評價的定性標準如下:缺陷發生的可能性高,會嚴重降低工作效率或效果、或嚴重加大效果的不確定性、或使之嚴重偏離預期目標。缺陷發生的可能性較高,會顯著降低工作效率或效果、或顯著加大效果的不確定性、或使之顯著偏離預期目標。缺陷發生的可能性小,會降低工作效率或效果、或加大效果的不確定性、或使之偏離預期目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