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清政府腐敗無能,無法抵御外敵侵略,先后與外國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社會。外國列強為了在華爭奪利益,幾十個國家的銀元先后涌入中國,通過不公平貿易,換取我國大量白銀。
"站人"銀元,是清末民初時期,由英國鑄造,在中國廣泛流通的外國貨幣之一。1895年,由于英國限制本土銀幣的流出,所以英國政府在印度的孟買、加爾各答的造幣廠鑄造了新的貿易銀元,用于英國在亞洲的貿易,因此嚴格說來仍然屬于英國銀幣,標準稱謂為"英國貿易銀元"。
“站人兒”上的不列顛女神,又稱不列顛尼亞,亦譯為不列塔尼亞,本是羅馬帝國對不列顛島的拉丁語稱呼,后據此設立不列顛尼亞行省,又衍生出守護不列顛島的女神名稱。她穿戴著古羅馬的頭盔和寬袍,但手持的是海神波塞冬的三叉戟,通常站在海面上,她的身邊是繪有英國米字旗的希臘圓木盾。
此枚錢幣,"站人"銀元圖案精美,內涵深邃。正面一名武士,站立岸頭,傲視世界。左手持米字盾牌,右手執三叉戟,意為能攻能守,戰無不勝。珠圈下左右兩側分列英文ONE-DOLLAR(壹圓),下方記載年號1900年。背面中央有中文篆體"壽"字,上下為中文行體"壹圓",左右為馬來文"壹圓"。站人”銀元先后在英國倫敦、印度孟買和加爾各答等兩國三地制造,集英文、中文、馬來文等三國文字于一體,這在世界鑄幣史上是非常罕見的。特別是將中國古老的篆字記于外幣之上,令人啼笑皆非。它不僅反映了一段扭曲的歷史,而且反映了英國及其英國家,一個特殊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書法的發展變化。所以,“站人”遠遠超過一個國家,一種銀幣的文物價值。
近期成交記錄:
1910年香港“站洋”壹----85.00-130.00萬----80.20萬----2011-12-20
1912年站洋壹圓銀幣一----70.00-90.00萬----125.24萬----2011-12-20
1911年香港“站洋”壹-80-110萬-----180萬---------------2012-12-15
1909、1911、19--------咨詢價-----92萬------------------2011-5-15
英國“站洋”1909、1911、19--------咨詢價-----283萬-----2014-5-15
1908年香港站洋壹圓銀幣成交價:RMB 1,380,000---成交日期:2017-2-28
1930年香港壹圓站洋一枚成交價:RMB 2,480,000---成交日期:2016-5-13
1901年香港“站洋”壹圓成交價:RMB 1,890,000-成交日期:2016-12-20
1911年香港壹圓站洋一枚成交價:RMB 1,540.000-成交日期:2017-04-02
站洋銀元壹圓----成交價:RMB 1,878,000--------成交日期:2016-8-22
1912年香港壹圓站洋一枚成交價:RMB 1,24,000---成交日期:2017-03-23
1901年香港“站洋”壹成交價:RMB 1,892,000---成交日期:2016-10-20
近兩年來錢幣市場里漲幅最大的板塊,既不是前幾年風光無限的連體紀念鈔,也不是最近正在炒作的彩色金銀幣,而是長期以來一直默默無聞的傳統銀元和外國早期商貿銀元兩大板塊。在筆者的記憶里,外國早期商貿銀元很多年以來價格一直相當平穩,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起,珍稀版“鷹洋”和“站洋”等低檔銀元價格就一直在3萬~6萬左右盤整,但從2006年秋季起,外國商貿銀元價格最先向上攀升,至2008年春漲到130~160萬元,尤其是今年春季以來,外國商貿銀元的漲幅有所加快,現市場里“鷹洋”和“站洋”的成交價已分別達到280萬和450萬元一枚。在兩年多的時間里,絕大部分外國商貿銀元的漲幅都超過了兩倍甚至更高。